理論前沿
學術研究
-
構建中國特色的區域國別研究體系
2021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了《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專業目錄(征求意見稿)》,其中增加了“交叉學科”這一大類,下設6個一級學科,區域國別學赫然在列。實際上,從20世紀80年代...
2022-03-22 -
發展老年職業教育的著力點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為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提供了基本...
2022-03-22 -
“群眾路線”概念的歷史溯源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是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制勝法寶和傳家寶,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為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作出的理論和實踐的創新性貢獻。對群眾路線問題的探討,國...
2022-03-22 -
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豐富內涵與突出優勢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豐富內涵和突出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民...
2022-03-22 -
不斷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
2022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的建設研究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強調,要“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繼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進一步加強...
2022-03-22 -
孟子“民本”思想的三個面向
“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是孟子“外王學”的核心,也是中國傳統政治理念的核心原則之一。細究之下,我們可以發現,“民本”思想在孟子哲學體系中包含著三個面向:終極性面向、主體性面向與教化面向。 “民...
2022-03-22 -
從詞源學視角看“元宇宙”
近期,“元宇宙”(Metaverse)成為多個領域所熱議的高頻詞匯,也日益進入不少學者的視野。該詞的英文由前綴meta與詞根verse構成。學界通常將其溯源至美國科幻作家斯蒂芬森(Neal Ste...
2022-03-22 -
翁獨健:甘為人梯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史學家
翁獨健(1906—1986),原名翁賢華,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人,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新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史學科的奠基者、領導者之一。 翁獨健出生于貧寒之家,三歲時罹患小兒麻痹癥,致一足跛行...
2022-03-22 -
海馬認知地圖揭示人類記憶的先驗維度
神經科學家歐基夫(John O’Keefe)基于信息處理機制的電生理技術,發現了大腦海馬的位置細胞(place cells),在無外部經驗或物質對象信息輸入的情況下能建立其位置野(place fi...
2022-03-22 -
“不隱”與“曲筆”:對孔子歷史觀的再思考
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歷史發揮著特殊作用。對于歷史,一方面,孔子強調歷史記載的真實性,他稱贊“書法不隱”的董狐為“古之良史”;但另一方面,孔子自身在編纂歷史的過程中,出于“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
202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