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學術研究

        發展老年職業教育的著力點

         日期:2022-03-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1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為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提供了基本遵循。當前,我國一部分低齡老年人具有知識和經驗優勢,身體健康狀況較好,就業、再就業愿望強烈,希望通過職業教育更好發揮余熱、實現新階段人生價值,并在就業、再就業過程中以身心發展為自我賦能。因此,我們應積極推動老年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低齡老年人發揮余熱創造有利條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近年來,為切實做好老齡工作,我國已創建了一大批老年大學、老年教育學習體驗基地和老年學校,積極開展老年教育教學,形成了我國老齡事業的重要陣地。但總體而言,目前我國老年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一是老年職業教育城鄉和地區發展不平衡。老年大學等老年職業教育機構主要分布在城鎮地區,辦學條件較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依然存在。二是老年職業教育內容與一些老年人的職業需求不匹配。低齡老年人群體渴望接受職業指導和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但某些老年大學等老年職業教育機構授課內容主要以養生之道、陶冶情操為主,而一些高校和職業院校的老年教育專業則主要講授老年人社工服務課程。三是老年職業教育與就業未能實現無縫銜接。一方面,老年職業教育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問題;另一方面,老年就業信息平臺建設不夠完善,面對數字鴻溝,渴望就業、再就業的低齡老年人群體在紛繁復雜的互聯網信息中常常感到無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既要鼓勵老年人老有所為,也要瞄準突出短板,多措并舉,進一步發展老年人職業教育,增強低齡老年人的就業和再就業本領。一是促進老年教育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有效結合。制定老年職業教育實施辦法,推動構建以老年大學為骨干、以普通高校和開放大學為補充、以基層場所為基礎的老年職業教育體系,鼓勵各類校外培訓機構利用場地閑置時段開展老年職業教育。實行老年職業人才分類培訓制度,健全國家、省、市老年職業教育機構分級分層培訓體系。進一步健全老年職業教育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定期對區域范圍內的低齡老年人口數量、文化層次、職業需求等進行調研,加強適老職業教育課程研發,豐富適老職業教育課程設置。建立健全“互聯網+”老年職業教育體系,鼓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老年職業教育新模式,打通信息技術與老年職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用大數據驅動老年職業教育跑出“加速度”。二是打造老年人才“蓄水池”。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與“銀發浪潮”相適應的勞動力市場建設,積極創辦老年人才服務中心,加強老年人才信息庫建設、管理和使用,為有勞動意愿的低齡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推動勞動力市場與適合老年人就業的產業需求無縫對接。三是培育適老產業“新藍海”。要積極培育適合老年人就業的產業,為老年職業教育提供廣闊的用武之地。支持各地基于區域優勢,著力培育滿足低齡老年人繼續就業需求的新產業新業態,在農產品初加工、休閑旅游業等產業領域,以及老年服務、公共場所管理等行業,探索適合低齡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新模式,積極推動適老產業創新發展與老年職業教育擴容提質緊密銜接。四是把握老年職業教育基建“基本盤”。整合利用現有社區教育機構、縣級職教中心以及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農村老年活動中心、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資源,優化老年大學、老年學校和老年學習點規劃布局,加大對老年職業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瞄準老年職業教育重點領域,布局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完善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基礎設施,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

          (作者單位:湖南女子學院社會發展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