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豐富內涵與突出優勢
日期:2022-03-2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豐富內涵和突出優勢,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提供了科學指引,為充實人類政治文明形態作出了新的貢獻。
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價值導向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新型民主。馬克思主義認為,沒有人民掌握國家權力,任何形式的民主都不能創造真正的民主。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立足于新的歷史方位,積極回應人民對民主的新需要新期盼,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更好體現在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國家性質,確保了人民的主體地位,保障了人民的正當權益,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是中國民主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的智慧結晶。
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制度體系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就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事務進行廣泛協商,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和西方政黨出現的惡性競爭、內耗等弊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各種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能夠保障基層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運行環節上廣泛真實管用。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選舉民主和協商民主相統一,形成了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多層次的協商機制,具體體現在通過提案、會議、座談、論證、聽證、評估、咨詢、網絡、民意調查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凝聚共識。全過程人民民主包括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一系列環節的制度建設,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豐富的參與實踐,人民意志在不同環節都能得到鮮活生動的體現。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動態的民主機制,將人民當家作主真正落實到具體的民主實踐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的完整統一,拓寬了民主的內涵,是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際關系上彰顯共同價值追求。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在本國體現為人民當家作主,而且在國家間體現為國際關系民主化。中國充分尊重別國的尊嚴、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積極倡導和踐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堅持對話不對抗的原則,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平等對待每個主權國家,加強同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從而成為維護國際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此過程中,全過程人民民主既體現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也體現了全人類對民主的共同價值追求,為人類政治文明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研究專項“網絡空間統一戰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21VMZ008)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