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前沿
學術研究
-
科技倫理治理中法治不能缺位
當前人類社會正處于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基因技術等一系列新興科技在為人類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對于科技倫理問題的思考。科技倫理作為科技活動必須遵循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蘊含著...
2022-06-14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百年大事記(1921-2021年)》出版發行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經黨中央批準,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百年大事記(1921-2021年)》,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發行。 《大事記》采用編年體形式,以翔實的文獻資...
2022-05-25 -
《身邊的國學》為學生打開不一樣的國學大門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胡子軒)2021年1月,教育部印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作了統籌設計,強調素養導向、系統規劃和全科覆蓋。中華文化源遠流...
2022-05-20 -
尋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每日科學網”刊文介紹了一項最新研究,該研究為經濟快速發展中的國家提供了一種指導方法,可以為其經濟規劃和決策提供相關信息,進而幫助這些國家更好地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增...
2022-05-09 -
重視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陳煉)注重歷史教科書的國際比較研究,深入了解國外中學歷史教科書生產機制及其對中國形象描述的策略,是提升教科書價值的重要研究課題。 國際歷史教科書研究應該從“術”提升到“道”...
2022-05-09 -
推進生態文明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記者曾江 通訊員何麗娟)社會可持續發展彰顯了生態文明思想與研究的時代價值。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日前舉行的成立生態文明研究所的學術座談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
2022-05-09 -
打造中國特色與普遍意義兼具的學科體系 關鍵在于堅定文化自信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是時代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體現哲學社會科學具有“科學”和“人文”雙重性格 哲學社會科學以人類社會為研究對象。...
2022-05-06 -
【平語新時代】讓立德樹人成為教育最鮮亮的底色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月25日,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又一次走近青年人,來到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進行考察,深情寄語廣大青年,同時也對高校如...
2022-05-06 -
【平語新時代】加強青少年思政教育,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第一站就是在立德樓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
2022-05-06 -
“教育質量保障模式”辨正
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巨大需求與優質教育供給嚴重不足的矛盾是當下我國教育面臨的根本問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的戰略方向。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