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會科學》2021年第1期
日期:2021-03-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我國新冠疫情國內防控治理的成效與經驗趙紅軍 石佳鑫 左百官 楊曉輝 陳娜
2019年末—2020年的新冠疫情必將因為其影響范圍廣、影響程度深而載入史冊。本文基于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371個城市的網絡調研數據,分析了新冠疫情國內防控治理中居民與企業個體應對疫情的行為變化,居民生活、消費、出行行為變化,工作學習方式變化,身心健康變化,企業行為變化等。
-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知識界開始從疫病、災難、生命政治、國家治理、國家合作等層面展開對疫情的反思。本文旨在對病毒的哲學、文化意涵,和病毒所啟示的人與病毒、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生態倫理做出初步思考。
-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知識界開始從疫病、災難、生命政治、國家治理、國家合作等層面展開對疫情的反思。本文旨在對病毒的哲學、文化意涵,和病毒所啟示的人與病毒、人與自然的關系的生態倫理做出初步思考。
-
數字普惠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效應鄭祖昀 黃瑞玲
中小企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但融資約束問題是阻礙其自身發展的頑疾,也是制約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瓶頸之一,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普惠金融發展的新模式,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
綠色金融發展的經濟增長效應胡楊林 張波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部署,未來綠色金融將成為金融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促進經濟在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和節能減排的環境下健康發展,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從而確保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共享之間的相互協調。
-
城鎮地區還存在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歧視嗎邢春冰 李溢 楊鵬
外來人口是城鎮勞動力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有研究多是將外來人口和本地職工看作兩個分割的群體,很少考察外來人口在企業間的分布狀況。本文利用2018年的城鎮家戶調查數據首次考察了農民工在城鎮地區企業間的分布,并考察了農民工分布與城鎮勞動力工 資收入間的關系。
-
凸現個性和魅力的媒介交往是當代社會交往的獨特現象,已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媒介交往一般由社會交往的常識形態、沉隱形態和科學形態構成。作為常識形態的社會交往,是一種常識性認知、常識性理解、常識性表述的過程,是交往主體社會實踐的一種基礎形態和普遍形態。
-
列斐伏爾從馬克思的生活觀和異化理論出發,在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率先開啟了日常生活批判的研究領域。列斐伏爾認為日常生活是與每一個人的生存都息息相關的領域,日常活動是所有社會活動得以發生的基礎,人正是在日常生活這個層面進行生產和再生產活動的。
-
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識別與界定是社會組織和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以及法院受理公益訴訟案件的先決問題,是公益訴訟制度設計的核心問題,涉及到訴訟法和實體法諸多方面。從我國立法和實踐來看,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總的方向是不斷地擴大,但是,現有立法的規定與其說是公益訴訟案件范圍的規定,倒不如說是公益訴訟案件領域。
-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明確指出其制定的目的之一是“為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將“運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表明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對“運用”的重視。
-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內在要求。受計劃經濟體制轉軌的影響,預防和制止行政性壟斷、減少法規政策的不公平導向,成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內容。
-
精準扶貧的實踐偏離:一個包容性社會政策視角的考量謝曉通 普書貞
精準扶貧是新時期我國扶貧領域具有中國特色的重要戰略轉向。從政策設計的初衷來看,精準扶貧的技術靶向旨在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偏離問題。但在實踐過程中,精準扶貧在某些地區某些時段卻產生了“內卷化”困境的偏離趨勢,衍生出“不精準”或“精準”程度有所差異的治理難題。
-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能否提升老人幸福感李雅詩 黃茜茜 劉步平
預計到“十四五”期末,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政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完善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的重要政策。認識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對老人幸福感的影響有利于更好地評價基本養老保險的政策效果,應對老齡化。
2.新冠肺炎疫情與“煙斗形”經濟運行模式分析及模型測算18-39.pdf
3.非人類病毒:人類世的生命同伴與歷史主體40-49+71.pdf
4.數字普惠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效應50-62.pdf
6.城鎮地區還存在對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歧視嗎72-86.pdf
8.列斐伏爾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及其當代價值96-104.pdf
9.中國特色公益訴訟案件范圍拓展的理由與方法105-115.pdf
論知識產權制度的主要使命:促進知識產權運用116-128.pdf
11.優化營商環境與公平競爭審查的內在邏輯及其制度完善129-139.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