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前沿
理論前沿
-
中外學者共話國際漢學研究:在交流互鑒中提升漢學研究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吳楠)8月27日,南京大學文學院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分享了海外漢學的對話交流現狀,以及中國學者關于海外漢學研究著作的翻譯...
2024-09-09 -
【理響中國】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深入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全面...
2024-09-09 -
聚焦“美麗中國”建設新文科
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偉大事業,在引領培育新質生產力、引導資源有效配置的同時,也極大推動了學術研究發展,有利于實現多學科匯聚和跨學科融通。“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作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
2024-09-09 -
聲音景觀與音樂地理研究的興起
聲音景觀(Soundscape)是近十余年中在人文地理學界興起的一種新的研究取向,意欲在我們熟識的文本、圖像資料之外,強調聲音在地方感和地方文化建構中的作用與意義。最早提出聲音景觀概念的是加拿大作...
2024-09-09 -
當代藝術地理學研究的三大領域
“藝術地理學”一詞最先出現在德語國家,一些術語如藝術地理軸、風格圈層、時代精神、地方性等在20世紀初得到廣泛的運用。當代歐美藝術地理學是在20世紀末的文化研究和空間轉向語境中發展起來的,尤其是英語...
2024-09-09 -
藝術地理學的發展與使命
自從20世紀初德國地理學家雨果·哈辛格爾創造了“藝術地理學”一詞之后,百余年來藝術地理學領域不斷開拓,自清末劉師培在《論美術援地而區》一文中首次明確闡釋地理環境與美術的關系至今,書法地理學、音樂地...
2024-09-09 -
大語言模型在民間文獻數據分析中的應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優秀...
2024-09-09 -
依法化解城市數字化治理的倫理難題
2022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數字轉型”以便于“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我國城市正在大踏步地走向數字化...
2024-09-09 -
漕運助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
漕運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水上交通運輸方式,具有濃厚的政治性和國家性,對于保障古代王朝的鞏固與延續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對軍事、經濟、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說:“漕,水...
2024-09-09 -
【聚焦學理中國】落實“三大全球倡議”,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對外工作必須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
2024-09-02 -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是”與“應該”
作為事實判斷的“是”與作為價值判斷的“應該”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的重要范疇。“是”指的是描述世界實際狀態的事實性陳述。這類判斷旨在表述事物的狀態或性質,并且可以基于客觀證據進行驗證。“應該”指的是...
2024-09-02 -
《當代中國》叢書續編工作啟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高翔講話 本網記者 朱高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高瑩)8月30日,《當代中國》叢書續編工作啟動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高翔出席全體會議并講話...
2024-09-02 -
“一帶一路”的發展導向與全球治理改革
自2013年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實施十余年。當前,從發展導向認識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推動全球治理改革具有特殊意義。 發展導向是對現行全球治理體系規則導向的超...
2024-08-30 -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思想縱橫)
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先后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多次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搭建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國際經貿合作平臺……新時代以來,一系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
2024-08-30 -
闡釋學與全人類共同價值的確立方式
文明交流互鑒是不同文明之間進行相互理解的行為,從哲學角度來說是具有闡釋學性質的實踐。文明交流互鑒是為了尋求共同的價值,這就意味著價值不是單方面被宣告或頒布的,而是在闡釋學實踐中進行相互理解的產物。...
2024-08-26 -
中國倡議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6月28日發布的《2024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顯示,距離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僅剩6年時間,但目前取得的進展與實現目標的要求仍相去甚遠。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全球可持續發展任...
2024-08-26 -
文學經濟批評的可行性
文學與經濟之間存有互動關系。文學經典的生成與傳播中滲透著經濟要素。譬如,在文學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畫方面,自古羅馬普勞圖斯的《一壇金子》到莎士比亞的《雅典的泰門》,金錢對人物心理狀態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2024-08-26 -
引導青年增強幸福感的實踐理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青年強,則國家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
2024-08-26 -
基于生態文明的土地可持續利用模式構建
在當今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土地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其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隨著人口增長和經濟發展,土地資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如何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后代利用土地...
2024-08-26 -
從六個維度深刻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要求和實踐要求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擘畫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戰略舉措,是指導我們奮進新征程中進...
2024-0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