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前沿
理論前沿
-
第一觀察|從總書記文化足跡感悟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何以文明?何以中國?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提出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為中華文明“精準畫像...
2025-06-04 -
近聞·“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總書記這樣擘畫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日前,《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教師享有崇高...
2025-06-04 -
鄭永年:數智時代的知識變革與知識創新
導語: 5月27日,2025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分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永年教授受邀參加會議,并...
2025-06-03 -
騰訊司曉:大模型時代,內容產業智變新浪潮
司曉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 在5月27日閉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以《大模型時代文化內容生產的范式革命》為題發表主旨演講...
2025-06-03 -
徙木立信之舉 凝聚黨心民心
不久前,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中,把《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成效和經驗》和中央紀委機關編寫的《八項規定改變中國》...
2025-05-23 -
征稿!“我與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的故事”征文比賽啟動
2005年6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正式啟動。作為深圳乃至全國知名的學術性與大眾性有機結合的公益文化品牌,20年來,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堅持“鑒賞?品位”的定位,秉承“弘揚人文精神,發展公共文化,豐富...
2025-02-12 -
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準管黨治黨
■ 任恒 伍杏子 提 要 要注重發揮制度管根本、管長遠的作用,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圍繞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加強完善反腐敗國家立法和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修訂完善一批...
2024-12-23 -
第十屆深圳青年藝術周啟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鄭銘)近日,第十屆深圳青年藝術周在南山區華僑城燕晗高地開幕。作為深圳第二十屆“創意十二月”的精品項目之一,本屆深圳青年藝術周期間將開展《深紀元:2024第十屆深圳青年藝術周邀請...
2024-12-23 -
牢記囑托,更好完成總書記賦予的使命責任——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考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視察澳門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
■ 南方日報評論員 越是壯闊的征程,越是需要領航的力量。 在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實施5周年和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開發橫琴15周年、《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
2024-12-23 -
推動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陳煉 通訊員 茹亞輝 吳維)12月7日,2024年度第三屆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書評會在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召開。會議旨在...
2024-12-19 -
中國對外援助的理論創新
新中國成立伊始便開始提供對外援助,大致經歷了支持發展中國家民族解放、促進其經濟社會發展和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的國際發展合作三個階段。中國對外援助70余年的創新實踐,為系統性的理論創新奠定了堅...
2024-12-19 -
認識論視野下的生態文明演進邏輯
隨著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目前學術界對認識的產生、發展、本質等諸多問題都有新的表述,但透過學術迷霧看認識的本質,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依然具有科學生命力,是我們當今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4-12-19 -
推動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12月16—17日,全國百城社科學術期刊暨“寧德學派”交流會在寧德舉行。 開幕式上,《求是》雜志社原編委姚眉平,福建省社科聯黨組成員、秘書長洪金鏢,寧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及《三...
2024-12-19 -
加強區域法治建設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12月7—8日,第九屆區域法治文化發展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與區域法治文化發展”高峰論壇在揚州舉行。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就中國式現代化與區域法治文化發展相關問題進...
2024-12-19 -
對外援助塑造中國大國形象
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和國際責任意識的提升,中國對外援助獲得快速發展。但是,一些西方媒體和勢力懷揣零和思維與意識形態偏見,長期對中國對外援助進行政治化、戰略化解讀。從以前的“新殖民主義論”“援助腐敗論...
2024-12-19 -
以數字科技拓展舞臺藝術發展路徑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迅速崛起,各行各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傳統的舞臺藝術也在互聯網經濟的影響下悄然發生了改變。在互聯網時代,綜合考量、科學論證相關的市場調研、營銷數據等是鍛造一部優秀的舞臺表演劇目不可...
2024-12-19 -
“兩個結合”是指導文化理論互鑒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的“兩個結合”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對于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
2024-12-19 -
中國對外援助體制機制的歷史經驗與發展動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援外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全鏈條管理”。這為處于轉型時期的新時代國際發展合作事業指明了方向。中國對外援助在近75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以順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為主軸,以改革開放...
2024-12-19 -
核心要義視角下中國式現代化內涵解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守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堅定實事求是的信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實...
2024-12-19 -
蘇軾中秋詞的“仙氣”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歷代中秋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一首,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贊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他的另一首中秋詞《念奴嬌》(憑高眺遠)雖然知名度...
202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