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深圳市情調查研究中心
日期:2021-08-23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市情調查研究中心是深圳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設立于2020年,范偉軍為中心負責人,目前專職研究團隊有10名,其中6人有高級職稱、8人有博士學位,基地還有外聘專家8名。基地團隊涵蓋社會學、經濟學、公共管理、哲學、法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多個專業。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市情調查研究中心主要以服務黨和政府決策、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學術研究、決策咨詢、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運作方式,以跨學科、跨機構的高層次研究平臺,緊緊圍繞深圳社會發展重大現實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堅持國際視野與深圳表達相結合,推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
中心主攻方向有三個方面:一是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熱點調查研究。圍繞深圳市經濟、社會、文化、民主法治、生態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開展深入調查研究,并逐年進行跟蹤,了解深圳市情發展狀況以及變化趨勢,形成相關理論成果和政策建議。二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市情對比分析,在深入調查研究深圳市情發展狀況的基礎上,研究香港、廣州、東莞、惠州、珠海、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市情發展狀況,進行市情對比分析以及資源稟賦分析,基于粵港澳大灣區背景為解決深圳市公共服務、社會治理困境提供方案。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與深圳市情研究。針對《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中提出的重點方面,堅持立足深圳、面向全國、走向世界,開展專項研究,總結提煉深圳市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建設經驗,講好深圳故事,為國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基地負責人

|
范偉軍,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生,《深圳藍皮書.深圳社會發展報告》主編,曾任深圳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深圳市委改革辦副主任。長期從事改革、創新和社會治理、城市發展政策制定與研究。多次參與市委市政府重大改革文件的研究和制定,主持完成《改革開放的尖兵-深圳經濟特區新探索》(中國發展出版社)、《深圳營商環境改革》、《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研究》、《關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增強深圳核心城市作用的調研報告》、《“雙區驅動”下深入推進國際一流深圳都市圈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研究》、《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研究》、《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影響及其應對之策》、《深圳政府大數據應用與創新研究》、《深圳制造業轉型升級研究》、《全球經貿規則變化趨勢及深圳對策研究》、《深圳市福田區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編制》等60多個研究報告。參與起草《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規劃編制》等各類政策文件70余篇。 |
基地核心人員

|
方映靈,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本科畢業于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專業碩士、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思潮與社會治理、中國哲學、特區發展研究等。出版專著1部,編著或參著典籍辭書4部共10卷本,均分別獲國家級或省市級獎項。在全國理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具體實施創辦《深圳社會科學》雜志。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重點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
|

|
倪曉鋒,副研究員,中山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城市發展研究、基層治理研究,出版學術著作1本,在《青年研究》、《復旦公共行政評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主持和參加國家、省、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多項,曾獲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調研報告類一等獎、著作類三等獎。 |

|
李杰,中共黨員,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副高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產業經濟、企業管理等。出版專著一部,發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項,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 |

|
史敏,助理研究員,廈門大學社會學博士,曾赴美國特拉華大學訪學,研究專長為社會政策、城市治理、環境社會學等。出版學術專著一部,在《吉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社會發展研究》、《社會建設》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數篇,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