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年漁城到世界漁業之都
日期:2023-05-1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秦綺蔚
深圳漁業發展建設規劃展,5月11日亮相2023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主會場。從海上古絲路的千年漁城,到2035年輻射全球的世界漁業之都,展覽全面展示深圳的奮斗歷程和發展藍圖。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深圳漁業發展建設規劃展空間設計提取這一視覺特征,延伸出整體空間效果,體現深圳建設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中心城市、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先行者精神,也呼應本屆漁博會“漁粵向未來”主題。
深圳得天獨厚的地理和自然條件,形成了天然漁場空間。展覽尋根溯源,全景展示了深圳近7000年“因海而生,因漁而興”的漁農文化歷史。經過40余年改革開放,深圳變身“國際化大都市”,從世代相傳的“耕海牧漁”之地,轉型升級為我國現代漁業管理改革示范區。
漁業是深圳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深圳的文化符號之一。深圳漁業正在進行全產業鏈綜合轉型升級,向現代漁業服務、漁業科技創新、漁業品牌建設、漁業文化傳承等多方面拓展。深圳以規劃引領、科學實踐,努力打造現代漁業高質量發展的特色標桿和創造型現代漁業之都。
深圳水產資源豐富。展墻上,百種“圳品”水產品構成的巨幅畫面首次集中亮相。深圳構建了“圳品”標準體系,對水產品的品種、質量、安全、溯源等方面嚴格規范管理,漁博會期間還專設“圳品”展區,為擦亮鵬城漁文化注入新內涵。
展覽珍品云集,紅珊瑚、硨磲、鸚鵡螺、唐冠螺、鳳尾螺等珍稀水生保護動物標本與制品等,都在展龕內懸浮陳列,不僅具有極高科研價值,也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
展區植入了深圳報業集團讀特的《海底365天慢直播》,以聲光電等前沿技術與藝術相結合,構建沉浸式數字展示虛擬海底。觀眾既可感受深圳海洋的神秘和魅力,又可與虛擬海洋生物互動,體驗現實與幻境交織的樂趣。
展覽中,觀眾可零距離欣賞活體珊瑚,通過2.4米超長珊瑚缸和珍稀活體珊瑚,感受深海秘境魅力。近3年來,深圳率先推動成立中國珊瑚保護聯盟、設立全國珊瑚日、發起公益基金、開展珊瑚種植認養活動。僅大鵬灣海域就已種植珊瑚超10萬株,參與志愿者超10萬余人。全國首個珊瑚主題的國家級海洋牧場在大鵬灣海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