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世界秩序變化下的中俄“一帶一路”合作
日期:2023-04-1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李永杰 通訊員 楊欣)3月31日,廣外首屆中俄智庫論壇以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在廣州和圣彼得堡兩地同步舉行。本屆論壇聚焦“世界秩序變化下的中俄‘一帶一路’合作”,匯聚中俄兩國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全面剖析了世界秩序變化對中俄“一帶一路”合作的影響,共同為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內涵,不斷推動雙邊合作向縱深發展獻計獻策。
論壇由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黃埔研究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西方語言文化學院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得到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和圣彼得堡市對外關系委員會的大力支持。來自雙方線上線下的25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
開啟中俄友好合作 共同發展新篇章
廣東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柳琛子在致辭中表示,中俄關系始終保持蓬勃健康穩定發展勢頭,廣東省高度珍視與圣彼得堡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友城關系,希望能夠在新形勢和機遇下繼續推動雙方的務實合作。中俄兩國需要共同出謀劃策,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機遇,推動雙方在經貿投資、地方交往、科技教育、人文旅游等領域的合作,為兩國持續高水平的發展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圣彼得堡對外關系委員會主席、圣彼得堡政府委員葉夫根尼·格里戈里耶夫表示,中俄友誼歷久彌新,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圣彼得堡的頭號貿易伙伴,雙方在經貿、人文等領域保持密切合作。中俄兩國人民之間存在高度信任,彼此相互理解,心靈相通。他對未來中俄友好合作充滿信心,期待在新的歷史時期,雙方繼續攜手努力,共同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廣東省優秀社會科學家隋廣軍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中俄應以共同體意識為價值引領,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觀,深化在聯合國的合作,加強“一帶一路”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對沖逆全球化問題。要積極落實中俄《關于2030年前中俄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推進雙方在貿易規模擴大和貿易結構優化、本幣結算、能源和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務實合作,為實現全球發展和安全的共同愿景提供切實支持。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副院長亞瑟·阿扎羅夫先生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是當今最重要和最有前景的國際項目之一,俄羅斯作為中國最大的鄰國,不僅是“一帶一路”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更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倡議并積極參與其中。為了進一步促進中俄兩國學者的交流,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和深入發展,兩國應該打造定期交流的學術論壇,深化和擴大大學之間的務實合作,開啟中俄友好合作、共同發展新篇章。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劉海春教授主持開幕式,并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論壇的召開恰逢中俄雙方元首成功會晤,兩國達成了深化雙邊關系、拓展經濟領域合作、應對國際局勢等多方面共識,將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期待本屆論壇作為兩國學術高質量合作的示范,為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俄羅斯以及中國和圣彼得堡之間的友好合作提供契機,為雙方實現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為中俄兩國深化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李勇慧研究員認為,中俄兩國在北極海航道開發上的合作有利于拓展極地開發融資渠道,促進能源市場出口多元化,推進極地開發研發,實現航道繁榮并帶動沿岸經濟的長遠發展。她強調,中俄北極合作應與“一帶一路”倡議相互補充銜接,堅持北極多邊合作,關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辯證統一關系,共建高質量的冰上絲綢之路。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國際關系學院托羅皮金·安德烈教授深刻剖析了中俄關系背景下新型國際關系構建機制,強調單邊制裁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引發了新問題。他提到,“一帶一路”倡議是新型世界經濟模式的典型范例,這種機制是基于平等和開放的原則,符合反對霸權主義、維護歷史和文化傳統主權的國家的共同價值觀,堅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贏的發展路徑,有效促進了不同領域的合作和對話,并有助于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李興教授指出,中俄對“一帶一盟”對接合作存在思路不一致的問題,俄方期望帶動經濟“一片”整體發展,中方則把項目對接作為主導,官方熱民間冷、政府熱企業冷的局面未能徹底改善。他建議兩國從對話和互信出發,在相互支持中解決對方核心關切的問題,從“一帶一盟”基礎上逐漸擴展到包括航空、軍工、能源等高科技領域的合作,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社會和全人類的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經濟與金融系伊琳娜·博伊科教授探討了世界經濟結構性變革背景下的中俄合作機遇,認為兩國都要加快用科技密集型產業取代資源、能源和人力密集型產業,完善國際勞動分工,提高科技因素在分工中的比重,注意在地區、國家和全球經濟中調整產業結構,以適應世界經濟的變化。她提議中俄兩國應集中資源,共同推進以創新為驅動的經濟發展,積極打造新的世界經濟領導力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教授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門類齊全、規模經濟程度高、開放程度領先、產業體系與科創體系匹配等基礎特點,疊加國內國際消費一體化的格局,使其在港口、產業和城市聯動方面可以與俄羅斯展開合作。未來,越來越多的大灣區企業可能在俄羅斯設立研發機構,實現上下游的聯動,共同實現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目標。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安全系主任亞歷山大·德米特里耶夫副教授從亞太地區經濟安全展開論述,強調了中國和歐亞經濟聯盟的貿易增長潛力大,雙方應繼續提升金融互通,擴展本地化貨幣結算,以實現貿易的本地化結算。兩國需要堅持平等的安全觀,秉持不結盟理念,加強雙邊和多邊合作安全條例,協調經濟發展策略和相關的配套政策的落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俄語中心主任楊可教授分享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高校俄語人才培養的新趨勢,指出中國的外語教育應當與國家的需要與學校的發展人才培養相結合,服務國家大局。需要加強中國文化在俄語教學中的介紹,編寫出介紹中國國情和當代中國的俄語教材,培養出用俄語講中國故事、展現中國文化、推動中俄文化交流的高素質俄語人才,促進“一帶一路”愿景的實現。
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北分院國家和市政管理系麗貝卡·武爾福維奇教授詳細介紹了中國和俄羅斯龍頭發展城市的城市化過程,認為城市化過程中一些大型城市的作用甚至超過國家所發揮的作用,城市群的劃分不僅能夠推動國家層面城市的發展,也能夠影響周邊地區以及所在國家的發展,甚至可能改變世界歷史的進程。中俄兩國應加強城市之間的合作,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產業布局,共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陳寒溪教授主持了圓桌討論環節。李勇慧表示,北方海航道建設面臨著地緣政治風險大、港口基礎設施不足、資金短缺和西方制裁等多重挑戰,中俄應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北方海航道建設,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和和平進程。在區域合作方面,伊琳娜·博伊科強調中俄在應對國際局勢變化之時,要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加強管理人才培養,建設基礎設施,推進中俄新經濟形勢對接以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申明浩建議,珠三角與俄羅斯需加強政府層面的溝通和政策連通,優化投資環境和營商環境,推進貿易便利化措施,拓展合作空間,促進貿易和投資增長。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云山資深教授肖鷂飛提出,北方航道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環境保護因素,確保北冰洋的生態系統不會受到不可逆的破壞,同時呼吁加強中俄基層層面的合作,為兩國在多極世界格局中的合作與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青教授在會議總結發言中指出,中俄的關系經受住了國際風云動蕩的考驗,始終保持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和堅韌的發展勢頭,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將為雙邊的關系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期待本次論壇能為中俄兩國深化合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契機,共同推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深入發展,為世界的繁榮穩定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