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日期:2022-11-2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 查建國 陳煉 通訊員 聶運義 張琦)為深刻把握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和根本要求,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1月18日,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聯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以“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共同舉辦了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會。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院長王鵬、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分別致辭。黨的二十大代表、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主任姜延軍作主旨發言。會議由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院長濮端華主持開幕式,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陳殷華主持學術專家交流環節。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建勛教授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的總結。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研討會會議現場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以更高視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
王鵬表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昭示的真理,必須深刻學習領會其內涵要義。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院長王鵬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徐炯提出,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必須準確闡釋基本邏輯、全面揭示特點特色、充分展示實踐奇跡、深入把握共通之處。
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炯致辭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姜延軍在題為“以世界歷史理論視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主旨發言中認為,以世界歷史理論視野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不僅著眼中國也胸懷天下、不僅著眼當代也前瞻未來、不僅相對分立也渾然一體、不僅要理論創新也要實踐創造。
黨的二十大代表、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系主任姜延軍作主旨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副院長濮端華主持開幕式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陳殷華主持學術專家交流環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來自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等有關單位的領導專家、軍地媒體代表、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部分教研人員以及入選論文作者代表約70人參加會議。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干春暉教授在“依托超大規模經濟體,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主題發言中表示,需要依托超大規模經濟體,打造產業發展新優勢,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經濟前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干春暉教授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友明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主題發言中認為,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的題中之義,資本主義現代化在中國走不通,中國式現代化是靠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得來的,全面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科研部副主任王友明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黃曉春教授在“黨建引領與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創新”主題發言中提出,在我國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改革進程中,黨建引領已成為推動多方主體協同共治和提升基層治理體系整體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
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黃曉春教授作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治東教授在“中國式現代化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主題發言中表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要體現,所構建的發展模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力量,其主體性關照是激發人民朝向美好生活的精神動力。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治東教授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康令在“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發展進步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主題發言中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知行合一的偉大歷程,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為全球繁榮穩定和世界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動力。
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康令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政訓練系副主任趙輝在“擘畫強軍新藍圖,開創建設新局面”主題發言中提出,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大勢所趨、勢在必行,綱舉目張、路徑清晰,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軍政訓練系副主任趙輝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
與會專家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重大理論成果,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創新理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知行合一的偉大歷程,其中蘊含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為全球繁榮穩定和世界發展進步提供了強大動力。從理論上看,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各國都可以努力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現代化道路,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帶給世界各國的巨大啟迪,充分彰顯了中國作為“文明型國家”的深厚智慧。從實踐上看,“中國強”必然“利天下”,中國始終走和平發展道路,并為全球安全和全球發展帶來新的光明前景,這是中國式現代化惠及和激勵世界各國命運與共、攜手前行的可靠方案。
與會代表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從更具歷史性與長遠性、整體性與全局性上深入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價值和重要意義,將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式現代化成為關鍵的推動力量,揭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決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決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始終保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定力不減,始終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堅持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不懈奮斗,贏得全面建成現代化強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勝利和榮光。
與會代表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特別是現代化這是一個長期的實踐目標,要系統地總結梳理闡述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系統重點論述,要長期需要認真研究的研究目標,要深入認識和研究現代化的深刻內涵,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通過改革開放為社會發展注入活力,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積極探索,也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選擇。社會主義制度同現代化建設的完美結合,有效重構了歷史進程中的動力機制和能量結構,讓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飛躍。歷史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光明前景才能被展望;只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才能被引領;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完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得以實現。
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石建勛教授作學術專題交流發言總結 本網記者 查建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