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學術沙龍

        【社科圓桌】深入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及重大意義

         日期:2021-08-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特邀嘉賓:

          

          王庭大(中央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原組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韓慶祥(中央黨校原校委委員、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科研部主任,一級教授、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

          

          楊金海(中央編譯局原秘書長、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戴立興(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

          主持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記者 鐘義見 趙明豪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哪些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新征程上我們要如何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本網記者邀請四位黨史黨建領域專家,就相關話題展開圓桌對話,發表真知灼見。

          

          科學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

          主持人: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首次概括闡述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指出“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請各位專家談一談,什么是偉大建黨精神?偉大建黨精神具有哪些豐富內涵?

          王庭大偉大建黨精神,是對中國共產黨先驅心路歷程的高度概括,既有歷史的穿透力,又有精神的感召力,既有理論的引領力,又有實踐的指導力。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是中國共產黨人高舉的旗幟和奮斗目標。精神源于信仰,信仰決定理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就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著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不斷前進。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就是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這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就是始終堅持和發揚斗爭精神,面對各種風險挑戰和任何敵人敢于亮劍、勇于斗爭,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不怕犧牲、英勇斗爭,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就是堅持以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把我們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確保黨在造福人民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對黨忠誠,是對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是共產黨員首要的政治品質;不負人民,是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政治承諾。

          韓慶祥:偉大建黨精神,既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特質,又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取得成功更為深層的原因,還意味著今后我們黨要繼續取得成功,必須繼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弘揚并豐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偉大特質,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中國共產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偉大特質,中國共產黨人就必然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必然會咬定目標、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越險越進、久久為功。歷史和實踐表明,我們黨取得的一切成功,就是靠這種特質;今后我們黨要繼續取得成功,更需要這種特質。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肩上扛起的擔子更重,要打的“鐵”更加堅硬。扛擔必須腰桿直,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要更加自覺地以偉大建黨精神為引領,豐富發展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一個重大時代課題,應高度重視。

          楊金海偉大建黨精神的四個方面內涵緊密聯系,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邏輯體系。

          “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強調我們黨重視理論、胸懷理想,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并用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由此凝聚起億萬人民群眾改變中華民族命運的磅礴力量。這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的最深層的精神力量。

          “踐行初心、擔當使命”強調我們黨重視實踐、不尚空談,努力把馬克思主義真理運用于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偉大實踐,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

          “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強調我們黨意志堅強、不可阻擋,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在理論上樹起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旗幟,而且在行動上始終走在革命隊伍的前頭,沖鋒陷陣,勇往直前,成為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前進的先鋒戰士。

          “對黨忠誠、不負人民”強調我們黨有崇高價值、心系人民,中國共產黨人對黨忠誠也就是對人民忠誠,實現黨的使命也就是完成為人民謀幸福的任務。

          這四個方面,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來創立發展的四大動力,即偉大的精神動力、實踐動力、意志動力和價值動力。這四個方面雖各有側重,但彼此并非孤立,而是水乳交融、相互滲透。

          戴立興: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先驅在建黨過程中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的寶貴思想財富,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底色。偉大建黨精神,反映了黨對自身歷史的認識和總結達到了新的高度,對自身性質宗旨的理解和把握達到了新的高度,對自身精神譜系的靈活闡釋達到了新的高度。

           “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也就是說,偉大建黨精神是構成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歷史起點,是黨在不同歷史階段各種精神的價值基礎。這些精神,盡管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樣態,但其蘊含的紅色基因和血脈得以“遺傳”,在變化中保持著穩定。

          

          深刻認識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大意義

          主持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開辟了偉大道路、創造了偉大事業、取得了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對于我們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有著怎樣的重大意義?

           王庭大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在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下,黨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韓慶祥:國無精神不立,人無精神不強,黨無精神不興。從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中可以揭示出一條規律,即一個政黨的精神是其強大的一種內在基因。有了精神,一個政黨就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有了精神,一個政黨就會自覺主動地加強思想建設、制度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能力建設、隊伍建設,這就是所謂的“助推”作用。所以,一個政黨的“精神建設”至關重要,甚至以后,我們可以更加明確而鮮明地提出“精神建設”,并把“精神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就是偉大建黨精神對黨的建設的重要啟示和意義。

          楊金海:明確提出偉大建黨精神,在我們黨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這科學回答了“什么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根本問題。這是我們黨站在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現實、國內與國際、當前與未來結合的高度,對自身百年奮斗歷程總結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特別是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嶄新的歷史高度。

          戴立興偉大建黨精神集中體現了黨的先進性,其價值取向與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內在要求是一致的,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重要精神支撐。按照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必須做到以下要求:

          第一,我們黨必須是一個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永不動搖信仰”,充滿著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對黨和人民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心。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

          第二,我們黨必須是一個牢記初心使命的黨。為什么人的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問題。縱觀歷史,我們黨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為人民謀幸福,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新時代,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代表好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此作為最根本的價值追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

          第三,我們黨必須是一個不懈奮斗的黨。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必須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加強黨的建設,切實增強憂患意識,深刻認識黨面臨的“四種危險”“四大考驗”,積極應對各種挑戰,以創新的精神不斷賦予黨的建設新思路,構建新體制,引入新方法,既要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也要創新方式方法,創新黨內治理模式。

          

          牢牢把握繼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要求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繼續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永遠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新的征程上,我們應該怎樣把偉大建黨精神更加有力地繼承好和發揚好?

          王庭大: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我們必須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保持良好精神狀態,永遠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戰勝一切風險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繼續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嚴密黨的組織體系,著力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確保黨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

          韓慶祥:要把偉大建黨精神更加有力地繼承好和發揚好,關鍵是要做到做實三點:

          第一,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精神所具有的強大反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存在決定意識、物質決定精神,同時又強調在堅持物質決定精神的前提下,認為在一定條件下,精神又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可以實現的,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的精神斗志,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這種精神斗志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黨的興衰成敗。

          第二,要注重培育人們做事業的情懷。人是需要情懷的,做事業也是需要情懷的。情懷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擔當,是一種主動,是一種自覺,是一種創新,是一種能為使命獻出生命的高尚情愫。要在全社會進行“情懷教育”,并從制度體制、組織機制、選人用人上,為樹立“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情懷提供有效的保證。

          第三,注重文化建設,尤其是政治文化建設。一個強大的國家,不僅需要物質繁榮,也需要精神強大。要把文化建設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培養全民族的文明素養和精神素質,注重政治文化建設,進而使偉大建黨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楊金海:在新征程上,要把偉大建黨精神繼承好和發揚好,首先要牢記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永遠保持建黨時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其次,要勇于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繼續發揚艱苦奮斗作風,不斷團結帶領人民改革發展,建功立業,在實踐中體現偉大精神,在奮斗中傳承光榮傳統。

          最后,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做社會進步的表率,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把實現黨的使命與完成為人民謀幸福的工作任務緊密結合起來,在各條戰線樹榜樣、爭先鋒、作貢獻,這樣,才能不斷發揚光大偉大建黨精神,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的贊譽。

           戴立興:進入新時代,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和任務,面對各種各樣的矛盾和問題,我們繼承和發揚偉大建黨精神,首先要想清楚、弄明白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與外延、地位與作用,把“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悟得透、想得深、落得實。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發揮真理的力量。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當代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以真理光芒照亮前行之路。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激發實踐的力量。偉大建黨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都是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形成、豐富和發展的。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統籌“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主動擔當作為,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讓偉大建黨精神成為我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動力之源。

           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要汲取人格的力量。偉大建黨精神,反映的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忠誠、奉獻、犧牲。在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始終展現中國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讓鮮紅的黨旗凝聚起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