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的緣起、發展、未來”深圳學術沙龍舉辦
日期:2019-12-10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周國和)由深圳市社科聯、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深圳市城市經濟研究會、市國際金融研究會、資本市場學院、前瞻書店承辦的深圳學術沙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數字貨幣模式選擇”在深圳舉辦。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總經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原所長姚前就數字貨幣的緣起、發展、未來進行了主旨講座,深圳金融領軍人才研修班學員等來自我市的100多位嘉賓參加了本次學術沙龍。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4日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黨中央的前瞻判斷,讓“區塊鏈”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姚前介紹說,一提起數字貨幣,許多人會想到比特幣,但實際上,是數字貨幣本身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比特幣的,比特幣不是最早的數字貨幣,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有學者在研究數字貨幣了。
數字貨幣技術是在密碼學不斷演進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起來的。非對稱密碼體制解決了開放系統中密鑰大規模分發的問題,不僅可以加密信息,還可以簽名,開啟了密碼學的重大革命。現代密碼學技術的發展為數字貨幣的出現奠定了技術基礎,而基于數字錢包、分布式共享賬本和共識機制的比特幣創新設計使數字貨幣技術實現了新的飛躍,引發了全球大規模的數字貨幣試驗。
姚前認為,按目前電子支付系統的發展勢頭,無論“無現金社會”實現與否,電子支付將實物現金的特性融合進來,是顯見的趨勢,數字貨幣是電子貨幣和實物現金的一體化,這個一體化是動態的。同時,他認為發行數字貨幣最好的模式是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合作,讓有能力的商業機構去探索。此外,數字貨幣的發展不僅需要來自實踐的經驗支撐,還需要多學科跨領域的理論指導,像數字資產的法律界定、去中心化應用的法律規范、智能合約的法律效力、區塊鏈技術的數據信息保護和法定數字貨幣相關立法等問題急需法學研究者的真知灼見。
展望未來,姚前認為數字貨幣發展還需要研究量子貨幣。量子貨幣可以同時實現易于識別、難于偽造、無法復制、方便使用等數字貨幣特性,相當于同時結合了傳統貨幣(紙幣)和經典數字貨幣的優點,并避免了它們各自在本質上難以克服的缺點。
深圳市社科院國際化城市研究所所長袁義才研究員認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提出,支持在深圳開展數字貨幣研究與移動支付等創新應用。實際上,深圳的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產業已經在全國領先,深圳有責任探索推進中國數字貨幣的科技研發和運用,進一步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助力我國建設數字經濟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