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學術沙龍系列活動之六十:“圖書館之城”的可持續發展
日期:2008-12-09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由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主辦,深圳圖書情報學會承辦,深圳特區報、鹽田區圖書館協辦的深圳學術沙龍之六十“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可持續發展學術沙龍”日前在鹽田區圖書館舉行。來自我市的圖書館學專家,圖書館館長以及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的有關專家學者共20余人參加了本次沙龍。與會專家就深圳市“圖書館之城”建設經驗、存在的不足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2003年9月,深圳頒布了《深圳市建設“圖書館之城”(2003-2005)三年實施方案》,正式啟動“圖書館之城”建設。以前,很多人把“書城”與“圖書館”混淆,不明白他們之間的區別。通過多年的“圖書館之城”建設,現在越來越多的市民了解到公共圖書館是免費提供書刊借閱及信息服務的公益性政府機構,而書城是書刊交易終端市場。公共圖書館成為市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享受文化權利的重要場所。目前,深圳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市圖書館為龍頭,區圖書館為骨干,街道(鎮)圖書館為節點,以及社區圖書館為基層網點的四級公共圖書館網絡,現有市級圖書館3座、區圖書館6座、街道圖書館51座、社區圖書館600余座,開展了多層次全方位的圖書館服務。現階段,深圳市公共圖書館廣泛實行平等的借閱服務,開創同城“通借通還”服務,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拓展參考咨詢與情報服務,形成了多層次的圖書館服務體系。深圳圖書館還廣泛開展專題剪報、專題咨詢、文獻傳遞等高級信息服務,各區圖書館開展了二次文獻信息、參考咨詢等較高級信息服務,街道、社區圖書館全面開展書刊借閱和讀者活動等基礎信息服務。
“圖書館之城”建設在圖書館網絡建設與圖書館服務擴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基層圖書館發展不穩定、讀者數量難以突破等不足。統一標識問題。“圖書館之城”缺乏統一標識,如果“圖書館之城”有像地鐵一樣的指示系統,市民就能夠方便容易地找到各級圖書館并享受圖書館服務。統一采編問題。全市文獻資源各自為政,缺乏協調共享機制,可以考慮盡快建立全市文獻采購加工配送機構,統一文獻采編。一方面能夠保證圖書、報刊、編目加工等的質量,促進文獻資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減輕基層圖書館工作負擔,以便基層圖書館專注于讀者服務。基層圖書館建設與管理問題。深圳公共圖書館采用分級管理體制,管理與業務分離,制約了基層圖書館的長期發展。“圖書館之城”建設應大力推進和實施總分館制,逐步建立起區級圖書館垂直管理體系,同時突破行政區劃建館模式,建立以地理半徑、人口規模為依據的建館模式。實現街道圖書館在人員、場地和經費上與文化站分離,逐步轉變為區圖書館分館;區圖書館分館與轄區內社區圖書館之間同樣實行總分館制,充分發揮分館指導、服務社區圖書館的紐帶作用;圖書館應用系統平臺問題。市、區各圖書館采用了不同的軟件系統,造成圖書館之間數據與資源共享困難、基層圖書館系統應用成本較高等問題。搭建深圳“圖書館之城”統一系統平臺,可以能夠實現全市各類圖書館書目互查、聯合參考咨詢、數據交換、原文傳遞等多項重要功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層圖書館使用應用系統的經濟和技術門檻。總之,與會者認為,深圳市、區級圖書館在社會效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基層圖書館還需要加強建設,積極探索出一條適合深圳基層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道路。(張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