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會科學》2023年第1期
日期:2023-01-11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主集中制重要論述的原創性貢獻王一喆 邵蓓曦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民主集中制對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發揮著重要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是我國的重要國家戰略,關乎國家發展大局的繁榮和穩定。
-
通往共同富裕:數字普惠金融的多維減貧效應研究沈 洋 猶雨寒 周鵬飛
普惠金融和共同富裕在最終目標和關注對象上是高度一致的,數字普惠金融能有效解決普惠金融的瓶頸難題,能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提供內生動力。
-
數字經濟發展與服務業消費升級劉 勝 林 霄
在擴大內需戰略背景下,中國需求結構轉換進程加速推進,服務消費在我國整體消費結構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
數字貨幣研究進展與國際比較劉孟飛 孫成宇 羅小偉
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數據庫核心期刊文獻,運用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方法,圍繞近15年數字貨幣的國際、國內研究進展,從時間、國別、作者、機構分布以及關鍵詞共現與演進、突現詞檢測等方面進行梳理與比較分析。
-
何以可為?深圳應對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治理經驗史 敏 吳定海
深圳作為國內人口密度最高、流動頻繁的超大城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但基于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物質基礎和治理體系的結構優勢,通過形成精準高效的抗疫政策體系、“一核多元”社區治理體系、堅實的經濟基礎、科技優勢、輿論宣傳、法治示范和韌性城市等治理特長,較好應對了公共危機事件的風險治理。
-
獨善其身還是兼濟天下?流動人口黨員身份與社會治理參與吳 贏 張 翼
流動人口是流入地經濟、政治和社會層面的邊緣化群體,現有文獻關于其參與社會治理的動機和激勵鮮有探討。
-
基于前饋控制和未來學導向的主動安全系統閻耀軍 王桂芳 趙麗琴 趙雪蓮 朱吉寧
近年來“主動安全”作為一個發軔于汽車制造領域的專有名詞,逐漸突破其狹窄的技術用語空間,開始走向廣泛的社會安全領域。
-
鄉村公共空間是村民人情往來、生產生活、信息溝通、休閑娛樂的公共平臺,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社會基礎,并成為學者觀察鄉村社會基本屬性的重要研究路徑。
-
人格權禁令的程序效力原理陳洪杰
人格權禁令的制度前提是行為人正在進行或即將實施的違法行為會導致利害關系人的人格權利益遭受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需要通過司法層面的應急決策機制來解決當下迫在眉睫的權利救濟問題。
-
核心范疇即主要的研究靶向、話題。
-
在150余年的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教育一直是西方教育的“跟跑者”“追隨者”,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如何超越對西方教育的模仿,在承繼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自主創新的教育現代化體系是百年來一直未能很好解決的問題。
-
自然博物館用戶的學習需求與響應策略研究黃玉蓉 龔小倩 謝曉鋒
基于境內外代表性自然博物館的公眾咨詢及用戶在線評論數據,采用詞云分析、主題詞分析和共現網絡分析等方法發現自然博物館用戶的核心學習需求和動機:在個人情景維度,主要表現為對自然科學知識、自然人文故事、當地文化與生活等展覽主題的期待;在社會情景維度,主要表現為對少兒教育、成年人學習、研究、休閑、社交等方面的需求以及深度參與和互動訴求;在環境情景維度,主要表現為對博物館物理環境的獨特性和展陳形式沉浸性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