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社科普及周]沐浴在人文精神的光輝里
日期:2007-08-13 來源:深圳特區報
沐浴在人文精神的光輝里 ——深圳城市人文精神建設電視暨網絡辯論賽初賽評判感言 王世巍 上周六,在趕往初賽賽場時烈日當空,走出賽場時夜色已濃。從中午一點半到晚上近九點,在七八個小時里,除去幾次間歇和不到一小時的晚飯時間,我們連續參加了三場辯論賽的評判工作,本該很累了,可我卻全然不覺。什么原因呢?辯論賽太精彩了! 評委就座前排,近距離面對選手,有獨特區位優勢,最宜于觀摩,聽得清楚,看得真切,所受的教育和感染也最直接。辯論賽是對人文知識的普及,是對人文精神的弘揚。傾聽、觀摩辯論賽猶如沐浴在人文精神的光輝里,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提高。這一點,評委感受到了,現場的觀眾感受到了,相信通過電視、網絡和報紙,廣大觀眾和讀者也會感受到。辯論賽無疑會對城市人文精神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受到教育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辯論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因此,在提問環節,我向辯論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由你們制定管理小攤販的政策,將確立和遵循怎樣的指導思想或原則?鑒于在公眾場合已經安裝了很多監控攝像頭的現狀,我的問題不是探討利大還是弊大,而是探討如何興利除弊?我更多的是考慮解決問題的實際思路和辦法。 我們五位初賽評委,來自五個不同的單位。我們的評判有時一致,有時也不一致。但我們的目標一直一致,認真履行職責,做好評判工作。評判工作既容易又艱難。容易的是,在打分表上,正式填上具體分數可能不用半分鐘。而艱難的是,絕大多數場次的辯論雙方,都是旗鼓相當,難分高下,在其中作出勝負的抉擇是非常艱難的。我們的一位女評委,竟然為一場辯論賽的雙方打出了平分,我能夠理解,她實在是“心太軟”、“心太軟”,不忍心做出抉擇。我的心情何嘗不是這樣呢?淘汰賽是殘酷的,對勝出方判定的同時即是對失敗方的判定。可我們不得不把抉擇的擔子肩上扛,不得不做出最終的勝負裁決。在具體的評判中,我常常是一會兒感到這一方略勝一籌,一會兒又感到另一方稍占上風,一會兒雙方又平分秋色。立論、相互攻辯、攻辯小結、一對一對辯、自由辯論和總結陳詞等每個環節都是此起彼伏的。哪兒精彩,哪兒有紕漏,我不斷記錄,直至最后結束,經過簡單的整理,形成一個判斷的感覺,才慎重地在打分表上寫上具體分數。盡管慎重,但我深知,分數可以具體,感覺只能大概。不像數學答案那樣,一是一,二是二;也不像田徑、球類比賽那樣,可以比出快慢、高低、遠近和贏球數。對辯論賽的評判不可能精準,只能是大概。但還是打出了具體的分數。對每一場辯論賽的評判,數字告訴我,雙方分數相差無幾;感覺更告訴我,一定要分勝負,勝方可謂險勝,敗方雖敗猶榮,可謂惜敗。我更愿意說,雙方都是勝利者。舉例說明的話,我更愿意說說“落敗”的隊伍。比如,龍崗區代表隊是由中學生組成的。他們對城市人文精神有準確的理解和認識,他們有機智敏捷的反應和無所畏懼的銳氣。看到他們的風采,我心中立即涌現出一串話語:“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我們這座致力于城市人文精神建設的城市應該為擁有這些有著良好人文修養的少年英才而感到驕傲。再說說民營工委代表隊。他們的辯論,有動感,有針對性,又有一定的理論含量和思辨色彩;他們的三辯,盤問刁鉆,應辯睿智,語言風度一流,堪稱“辯霸”。更為值得稱道的是,當對手有精彩的表現時,他們會作輕輕鼓掌狀,報以贊許;當他們自己的精彩表現贏得拉拉隊的熱烈掌聲時,他們立即悄悄示意,勸止拉拉隊不要影響對方。這些細小的動作,體現了他們良好的人文素養和品格。 |
作者:王世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