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fā)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wǎng)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有一門學問叫預測

         日期:2023-06-16   來源:解放日報

          

        視覺中國圖


          預測對人類有什么意義?一句話,能夠趨利避害、更加安全。隨著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數(shù)字中國的建設,很多城市都在興建“城市大腦”,這是預測、預警、預控的很好載體。我認為,各地的“城市大腦”以及數(shù)字化社區(qū)都應該增加預測、預警、預控的內容,從而推動現(xiàn)代預測這個學科在我國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閻耀軍

          ■閻耀軍

          為什么說預測是一門學問?現(xiàn)代的預測學和古代的占卜有什么不同?預測學在今天有哪些應用?

          不久前,天津工業(yè)大學教授、公共危機管理研究所所長閻耀軍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上與大家分享了關于預測的學問。

          現(xiàn)代預測學是一門科學

          首先,我們來說說什么是預測。

          所謂預測,就是根據(jù)事物的已知歷史資料推理、演繹其發(fā)展規(guī)律乃至結果。從古代的預測術到現(xiàn)代的預測學,預測常被廣泛地應用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教育、醫(yī)學等各個領域,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社會學創(chuàng)始人孔德認為,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分為三個層次——描述、解釋、預測。什么是描述?比如,今天現(xiàn)場來了多少人、男女各是多少、不同學歷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等等,這就是描述。解釋是進一步分析某些現(xiàn)象。預測則是展望這件事未來會有什么樣的發(fā)展變化。應該說,預測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式。

          這里我想特別指出的是,預測不是預感。2004年曾經發(fā)生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印度洋海嘯,死亡20多萬人。但是,現(xiàn)場幾乎沒有找到動物的尸體,它們在海嘯來臨之前都逃跑了。這是因為動物的預測能力強嗎?不,這是因為動物天生具有敏銳的預感能力。人能夠預測未來,動物則是靠一種預感的本能。

          那么,預測對人類有什么意義?一句話:能夠趨利避害、更加安全。

          歷史上,凡是善于預測的人,往往都是出類拔萃的人。比如范蠡,他協(xié)助越王勾踐復國,并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另一位有功之臣文種不聽他離開越國的建議,后來在越王的逼迫下自殺了。范蠡經商也很有預見性,“旱則資舟,澇則資車”。天旱河干,船沒有用了,他就用很低的價格買船;澇的時候路都淹了,他又用低價買車。所以他賺了很多錢,富可敵國,被后世尊稱為“商圣”。

          這里還需要澄清一個問題,那就是學問不一定都是科學,但科學一定是學問。中國古代的占卜也是一種預測,是對未來的一種認知,但是古時候的預測方法是愚昧或者迷信的,而現(xiàn)代預測學則是一門科學的學問,采用的是科學的方法。當然,我們今天講的預測的學問還會進一步發(fā)展,還會得到不斷的補充和完善。

          預測方法有四大類

          預測的方法有很多。光中國古代就有好幾百種,像奇門遁甲、梅花易數(shù)、推背圖、八卦之類?,F(xiàn)代的預測方法也非常多,比如德爾菲法、系統(tǒng)工程分析法、仿真模擬法等。

          我把所有這些預測方法分成四大類。

          第一類是神靈性預測,也叫神秘預測。其中最典型的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種預測方法,就是占龜。為什么要占龜?因為古人對大自然充滿恐懼,遇到事情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就認為龜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而且龜活得很長,于是像小孩遇到問題去問老人一樣,去向龜問吉兇。龜不會說話,古人就依據(jù)燒灼龜殼所呈現(xiàn)的不同紋路來進行判斷,龜殼的裂紋就是“卜”,所以也稱占卜。

          還有一種占卜的方法是蓍筮。為什么用蓍草占卜?因為一般的草一年就死了,而蓍草據(jù)說能生長千年。而且這種草的橫切面有八個角,也稱“八卦草”,因此古人認為這種草是通靈的,就用它來占卜。

          在西方,古希臘有一種預測方法叫神諭。當他們遇到事情拿不準主意時,會到神廟里去冥想,那里有一些巫師和神靈溝通,神靈會告知怎么辦。神諭也是一種愚昧和迷信的方法。

          第二類是經驗性預測,比如星相。有人把星相歸為神靈性預測,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星相是古人經過大量觀察得出的結論,它有經驗性的成分在里面。人類觀察星相有4000多年的歷史,留下了很多記錄。比如,古埃及人認為天狼星和太陽同時升起時就會有洪水、地震等大災出現(xiàn),這是憑很多觀測的經驗和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論。

          古代有一些占星學家是大學者,像司馬遷、董仲舒都是占星學家,國外的數(shù)學家開普勒也是占星學家。占星術認為,大宇宙和小宇宙是天人感應的,天上和地上是相通的。觀星的目的最初是預測天意,所以它是一種經驗性預測。

          第三類是哲理性預測。哲理性預測有一個基本的邏輯,它是根據(jù)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而來,而不是憑主觀想象和經驗來預測未來,它是有內在的思維邏輯的。

          比如中國古代的《易經》。《易經》是一本很有價值的古代哲學典籍。據(jù)說孔子50歲開始鉆研《易經》,費了很大功夫,穿竹簡的牛皮繩子翻斷了三回,才把《易經》弄懂,最后成就了一本詮釋《易經》的經典著作——《易傳》。還有《孫子兵法》,也是古代的哲理性預測的書。

          現(xiàn)代哲理性預測的典型代表人物就是馬克思。馬克思利用社會價值學說,從商品的二重性、勞動的二重性以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等推論出資本主義制度一定會被社會主義制度所取代。毛主席說,馬克思所做的預測是社會預測史上第一次劃時代地上升到了科學化的高度。毛澤東也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他在1938年寫的《論持久戰(zhàn)》一文科學預見了抗日戰(zhàn)爭的走勢。

          第四類是實證性預測,也叫現(xiàn)代預測?,F(xiàn)代社會信息量飛速增長,光靠人腦思維不行,需要借助工具。實證性預測就是靠算力、靠數(shù)學的算法來進行預測。英國經濟學家威廉·配第于1690年出版了《政治算術》一書,他認為國情和國力可以應用算術方法,通過人口、資源、土地、資本、產業(yè)等數(shù)字資料反映出來。馬克思給予威廉·配第很高的評價,認為他是“政治經濟學之父”和統(tǒng)計學的創(chuàng)始人。

          17世紀時,有兩個國家比英國強大。一個是荷蘭,被稱為“海上馬車夫”,另一個是法國,其軍隊橫掃整個歐洲。當時的英國覺得自己國力較弱,深感頹喪。但是,威廉·配第在《政治算術》中對這3個國家進行了比較,力證英國可以超過法國和荷蘭,大大地鼓舞了士氣。后來,英國果然成了新的世界霸主,實證了威廉·配第的預測。

          另一個標志性事件是愛德蒙·哈雷成功預測了一顆彗星。他利用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行星的運行規(guī)律,計算出有一顆彗星圍繞地球轉的周期是76年,并預言這顆彗星將于1759年再次出現(xiàn)。1759年3月,全世界的天文臺都在等待哈雷預言的這顆彗星。3月13日,這顆明亮的彗星拖著長長的尾巴,出現(xiàn)在星空中。遺憾的是,哈雷已于1742年逝世,未能親眼看到。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

          還有一個實證性預測較為有名的案例。20世紀70年代,著名的西方智庫羅馬俱樂部出版了《增長的極限》這本書。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丹尼斯·梅多斯領導的一個科學家組織收集了全球70年的歷史數(shù)據(jù),以計算機模型為基礎,用系統(tǒng)動態(tài)分析的方法推算地球100年以后會是什么樣的。他們認為,人類如果再無限制地增加人口、無限制地消耗資源,全球經濟將在100年內達到極限。所以,他們提出要抑制人口以及工業(yè)資本的增長。這些實證性預測,都是用數(shù)學方法算出來的。

          社會預測為什么常常不準

          預測大致分為社會預測和自然預測。

          人類對自然現(xiàn)象的預測已經達到了怎樣的程度?像對日食、月食的預測,已經可以精確到分甚至秒,而且非常可靠??梢姡祟悓ψ匀滑F(xiàn)象的預測常常是比較精準的。

          但是,社會預測常常不準。為什么呢?因為社會預測的主體和客體是互動反測的關系,我預測你,你預測我,是一種互相博弈的關系。

          舉一個例子。未來學中有一個悲觀派和一個樂觀派,他們曾經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打過賭。打賭的兩位美國經濟學家,一位是馬里蘭州立大學的朱利安·西蒙,另一位是斯坦福大學的保羅·埃爾里奇。埃爾里奇是悲觀派,他認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資源的消耗、環(huán)境污染等原因,人類前途不妙。西蒙則是樂觀派,他認為人類社會的技術進步和價格機制會解決人類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人類前途光明。

          他們誰也說服不了誰,于是決定賭一把。賭什么呢?他們決定賭不可再生性資源是否會消耗完。他們兩人選定了5種金屬:鉻、銅、鎳、錫、鎢,并以1000美元虛擬買入這些金屬。兩個人簽了協(xié)議書,約定10年之后,如果世界上的資源越用越少,價格必然會大幅增長,那么埃爾里奇就贏;如果這些金屬的價格下跌,那么就是西蒙贏了。結果,樂觀派贏得了這次打賭。

          這個例子說明了什么?預測主體發(fā)出預測之后,客體感知了預測,一定會有因應行為。所謂因應行為,就是采取相應的對策。采取對策之后,原來的預測對象就發(fā)生了變化。拿不可再生性資源來說,人類在大量使用木材之后,面臨木材枯竭的局面,于是人們不再大量砍伐樹木。人類轉而發(fā)現(xiàn)了煤,等到煤大量開采出現(xiàn)問題時,又發(fā)現(xiàn)了石油。石油也是有限的,人們隨即又發(fā)現(xiàn)了可燃冰,還有風能、電能,所以資源的利用并沒有枯竭,科學家打賭的那5種金屬的價格也并沒有上漲。

          因此,社會預測和自然預測不一樣,往往預測之后情況就會發(fā)生變化,所以需要不斷地預測。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僅僅是主客體雙方的博弈,而是多方博弈,大家互為主客體,互相交織,情況非常復雜。

          那么,社會預測既然不能以是否應驗來判斷,預測還有什么價值呢?對此,著名社會學家羅伯特·金·默頓提出了自我實現(xiàn)預言和自我否定預言的理論。

          自我實現(xiàn)預言就是經過努力或心理暗示,使預言最終變成了現(xiàn)實。比如“羅森塔爾效應”就是一個例子。心理學家羅森塔爾來到一所小學,假借實驗測試之名,隨機挑選了一些所謂的有發(fā)展?jié)摿Φ膶W生。過了8個月,羅森塔爾對這所小學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進步,而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這體現(xiàn)出自我實現(xiàn)預言的正面效果。雖然羅森塔爾是隨機挑選學生,但是最終這些學生如預言所說,成績都有了明顯進步。

          自我否定的預言對我們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增長的極限》這本書就向全世界發(fā)出了一個振聾發(fā)聵的預警,它依據(jù)歷史的事實、歷史的經驗和歷史的數(shù)據(jù),指出人類這樣發(fā)展下去將有滅頂之災。針對這個自我否定的預言,全世界的人們積極采取了很多措施,像可持續(xù)發(fā)展、科學發(fā)展觀、低碳經濟等理念都是為了阻止這個預測變成現(xiàn)實。

          所以,我們不能簡單說有些社會預測不太準確就沒有用。盡管很多社會預測是不斷變化著的,但它們仍有一定的價值。

          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

          社會預測的目的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趨利避害,實現(xiàn)對社會的前饋控制,把被動安全變成主動安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

          所謂前饋控制,是指通過觀察情況、收集整理信息、掌握規(guī)律、預測趨勢,正確預計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提前采取措施,將可能發(fā)生的偏差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中。

          為什么要前饋控制?控制論的創(chuàng)始人維納曾經引用這樣一個德國民謠:“釘子缺,蹄鐵卸;蹄鐵卸,戰(zhàn)馬蹶;戰(zhàn)馬蹶,騎士絕;騎士絕,戰(zhàn)事折;戰(zhàn)事折,國家滅?!币驗獒旕R掌的釘子缺,結果導致國家滅亡。從釘子這么小的事情做起,才能真正實現(xiàn)前饋控制。

          我國古代典故“扁鵲見蔡桓公”,也是前饋控制的典型案例。扁鵲見蔡桓公,說君有病,在肌膚紋理間,可是蔡桓公堅持說寡人無疾。扁鵲第二次見蔡桓公,發(fā)現(xiàn)病在肌肉里;第三次,病在腸胃;第四次,病在骨髓,已經病入膏肓。扁鵲知道自己治不了,趕緊跑了。這個故事說明,前饋控制得越早,越好控制,面對隱患應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如今,隨著大數(shù)據(jù)等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現(xiàn)代預測學也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要把被動安全變成主動安全,杜絕不安全的因素,必須借助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要有科學的、經過實踐檢驗的預測模型,盡早發(fā)現(xiàn)不安全的苗子并加以控制。

          10年前,我曾經設計了我國第一個犯罪預測系統(tǒng)。這個預測軟件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guī)定的十大類犯罪及其子類,收集了6年的海量歷史數(shù)據(jù),包括犯罪時間、地點、天氣和地理條件以及其他方面的犯罪和事故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學建模。它能夠分析出哪些地點、哪些時間段里某一類型的犯罪事件高發(fā)等數(shù)據(jù)結論,從而變被動出警為主動出擊,提高了治理效率。

          199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率先推出了中國經濟預測藍皮書,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預測下一年的經濟形勢。后來,各個領域紛紛推出藍皮書,比如社會預測藍皮書、環(huán)境預測藍皮書、農業(yè)預測藍皮書等等,預測似乎成了一種時尚。

          目前,在大數(shù)據(jù)、計算機等工具的幫助下,最新的預測方法是模擬仿真。比如,在經濟領域,有一種預測方法叫作政策模擬法,它可以模擬多個國家甚至全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運行,在分析計算機模擬結果的基礎上進行政策評價。它能夠預測一個國家的進出口貿易、GDP、財政收入、外匯、就業(yè)等等,包括一個項目投入多少、成本多少以及取得什么成果,預測的準確度很高。還比如,在軍事領域可以進行戰(zhàn)爭模擬推演,能對多個國家同時參戰(zhàn)進行聯(lián)合仿真模擬,并對戰(zhàn)爭的結果進行預測,真正實現(xiàn)運籌帷幄。

          隨著數(shù)字時代的到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數(shù)字中國的建設,很多城市都在興建“城市大腦”,這是預測、預警、預控的很好載體。我認為,各地的“城市大腦”以及數(shù)字化社區(qū)都應該增加預測、預警、預控的內容,從而推動現(xiàn)代預測這個學科在我國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本報記者 徐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