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以科創為核心推動大灣區建設世界級經濟平臺
日期:2022-05-16 來源:晶報APP
在全球化的時代,科創是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5月14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2022年的第一講,就邀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以《科創與中國的經濟未來》為題與市民交流分享。“科創就是我們的知識想象力,科創是腳踏實地的,要達到我們人類的目標,通向未來文明的梯子就是科創。”他如是說。
三大生產力推進世界級經濟平臺建設
“資本主義發生過很多危機,我觀察到每一次危機之后,西方社會科技又會進步一個臺階。經過多年研究,我提出來一個概念,我把它稱之為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級經濟平臺。”鄭永年稱,地域嵌入型經濟平臺,最著名的如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日本東京灣區,在國家政治社會發生危機時期依然能吸引全世界優質資本、優質技術、高端的人才。“所以我在想,我們下一步如果想要可持續發展的話,也必須打造很多的世界級經濟平臺,那些經濟平臺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科創。”
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圍繞如何打造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級經濟平臺,鄭永年又進一步提出了三種生產力——人才、人口和規則。
鄭永年稱,如今中國有資本和市場,缺乏的還是人才。“所有的東西跟著人才走,如果資本來了,人才不來,資本就是套利來的;如果技術來了,人才不來,也是技術利用廉價勞動力。”
說到人口,鄭永年認為,深圳之所以有活力,就因為深圳是中國最年輕的城市,“平均年齡越年輕的城市越發達,越有生氣。”他稱,很多城市都提出宜居、宜業、宜游口號,他覺得還可以加上“宜育”。
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鄭永年稱,“這就是為了推進內循環,如果沒有統一的規則和標準,怎么推進外循環?”加快建設統一市場可以先從區域入手,粵港澳大灣區處于最好的一個地位。他認為,如果把長江三角洲的制度融合比作物理反應,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就是化學反應,完全可以產生一種新的制度。
鄭永年表示,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國際仲裁、消費者權益保護、醫療、教育等多方面都擁有非常國際化的規則。在堅持“一國兩制”,堅持中央行使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全面管治權的基礎前提下,可以考慮在一些領域試行“香港+”,即以香港的規則為主體,把整個大灣區的規則統一起來,再進一步根據不同的細化方向做加法。
建立金融、科創、科教三大中心
“科創來自什么呢?科創來自不同思想、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交流,美國的硅谷有60%的外國人。”鄭永年表示,技術的本質是開放,正像科學的本質是開放一樣,技術如果是不開放,即使本身是很先進的,最終也會落后。就如火藥是中國人發明的,但我們對火藥只是應用,沒有將其理論化,但火藥到了歐洲以后就成為了火藥學,明朝以后中國開始封閉,最后在1840年被英國用火藥轟開了大門。鄭永年還稱,不開放就沒有市場,科創要有市場。因為科創投入成本高,投入的錢要賺回來,要賺回來就要有市場,所以必須打開大門創新。
“我們粵港澳大灣區一定要引領中國的科創,我們的科創是最有條件的。”鄭永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至少可以打造三大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級經濟平臺,也可以說是金融中心、科創中心和科教中心。
鄭永年表示,現在香港的主業是金融,借助香港的金融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建設成世界上最大的、最有競爭力的金融中心。
深圳,被稱為中國的硅谷。鄭永年稱,科創離不開風投,而中國國情決定了不能打造像美國那樣的風投系統,同時民間的投資機構力量又不足,所以他建議運用好香港的風投力量,將粵港澳大灣區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科創中心。
他以美國舊金山為例,“為什么舊金山可以打造硅谷,因為那里的大學既可以做科研,還可以做風投,還能成立企業。”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學習舊金山灣區的產學研一體化。深圳有騰訊、華為,這些科技企業也與高校有許多密切的交流合作,但鄭永年覺得還遠遠不夠,科創是沒有邊界的。
培養更多的華為和騰訊
鄭永年表示,從過去的40年來看,從農業社會走到工業社會,到現在的信息社會,是由科技推動的。從人類歷史發展的不同階段來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或者乃至于以后通往共產主義社會,背后也是科技。所以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會改寫人類的歷史。
“如果今天講到深圳的話,肯定大家會說我們有任正非、有華為,我們有馬化騰、有騰訊。但是如果展望深圳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的話,我們要培養更多的華為、更多的騰訊。”現場,鄭永年也用自己的故事,去鼓勵當今的年輕人。
鄭永年說,他出生于一個農民的家庭,當時考大學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而他很幸運抓住了這個機會,又遇上了改革開放的契機。他自嘲地將自己比喻成金庸小說中的“丐幫”,到處走、到處看,然后一邊走一邊寫,到現在編寫的中英文書籍加起來將近100本了。“我就說寫到100本書的時候,我要借用深圳圖書館搞一個書展,分享每一本書背后的每一個故事。”
鄭永年說,馬克思所說勞動創造了人,鄭永年由此闡發,“要努力去工作,那就有經濟,不做就沒有經濟了,所以,有創造、有交易才有經濟。”他曾看過一篇文章介紹,一個人要成功有三個要素:一個是聰明,但是聰明你自己決定不了,你父母的基因決定了你聰明不聰明;第二個是運氣,運氣你自己也決定不了的;第三個就是勤奮,勤奮是你自己可以掌握的,“像我們這種人就是要勤奮,早點起床、晚點睡覺。”
“我們國家很大,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需要多少個任正非,我們需要多少個馬化騰,來支撐我們這么龐大的經濟體!”鄭永年表示,年輕人的理想不應該只是給華為、騰訊打工,而是你自己要成為馬化騰,你自己要成為任正非,在深圳再打造幾個華為,再打造幾個騰訊。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林菲
編輯:周曉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