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快報(第39期)

         日期:2006-11-27   來源:社會科學院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2006)

         

            

         

         

        2006年第39

        (總第39期)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辦公室編                   2006年11月20日

         

         

        夏更起:《古玩賞析》

         

          鼻煙是14世紀巴西人發明的,16世紀傳到歐洲,在上流社會流傳。大概16世紀末或者17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傳教士把鼻煙帶到了中國。那么,小巧的鼻煙壺又是哪里發明的呢?中國鼻煙壺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夏更起15日晚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上”為我們揭開謎底:鼻煙壺是中國自創的工藝品,發明年代就在康熙之后。目前10類鼻煙壺價錢從幾十元到幾百萬元不等,其中“官造”升值最快,但仿品也多。

        鼻煙壺在中國文物分類中屬于雜項類。中國在1981年成立了鼻煙壺協會后,夏更起才開始正式研究鼻煙壺。過去有人推斷鼻煙壺也是外國發明的,理由是他們帶來鼻煙也帶來了鼻煙壺。夏更起考證后認為,這完全沒有根據。因為歐洲傳教士把鼻煙帶到中國的時候,整裝是大玻璃瓶子,到中國后再分成隨身帶的小瓶,到現在也是這樣的。所以,鼻煙壺外來之說無從談起,而且外國人也沒有使用鼻煙壺的習慣。中國的鼻煙壺始于何時?他認為記載鼻煙壺最早的文件是于康熙42年刊行《香祖筆記》,作者是康熙的御前大臣王士禎,文中提到說:近來,京城又興起鼻煙,這個鼻煙用玻璃瓶裝,上面有一個小蓋,蓋上有一個小勺,皆內務府制造,從描述上看,特征與鼻煙壺完全一致。從現存的鼻煙壺真品來看,銘文最早的也是康熙年間的,兩相印證,可以確定是康熙朝在造辦處創制了鼻煙壺。因此,夏更起告誡收藏者,不要輕信有康熙之前銘文的鼻煙壺。

         

        高小康:《市民的想象與城市文化》

         

        一樣的高樓大廈、寬馬路、大廣場,已讓越來越多的城市形象趨于雷同。那么,一座城市的魅力來自何方?城市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什么?在11月19日的“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上,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小康講述了他所關注的城市文化狀況。

        高小康認為,獨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構成了一座城市的核心魅力,而充分發揮市民的想像力是活躍城市文化的重要前提。城市的魅力與市民的文化想像力息息相關,每一座城市都應該鼓勵市民發揮自己的文化想像力。“無論休閑的城市,還是忙碌的城市,都代表了人們的一種想像,這種想象是以真實生活為藍本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城市就是人們的一個夢”,同時,他還尖銳地指出,由于缺乏想像力,很多城市把建高樓、修寬馬路當成城市建設的目標,結果導致了城市個性越來越淡化。

            ·想像力創造生活方式

            古雅典城邦被當成西方古代文明輝煌的標志。人們在對雅典神廟和雕像的想像中構筑著它的輝煌,這幾乎成為西方人的一個夢。高小康以北京這座超級大都市為例,認為,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北京像一張不斷攤開的“大餅”,具有全球城市文化的共有特征。如果要讓北京樹立自己的個性,就需要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鼓勵每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城市的文化特征也會隨著市民想象力的提升而凸現出來。

           ·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

            一個城市給人們留下最鮮明印象的,首先是城市的建筑。所以說,建筑是一個城市的“名片”。歐洲從中世紀開始,為了顯示城市的強大,往往通過建筑的華麗和高度來體現。久而久之,高層建筑演變成城市的象征,變成人們想像中城市的標志。

            20世紀初以來這個風氣逐漸轉移到亞洲,現在爭著建筑世界第一高樓都是亞洲的幾個城市。高小康說,過分密集的高樓,容易使人“迷失”,讓人“沉淪”。“很多香港人喜歡跑到深圳來買房子,因為這邊的房子相對香港便宜、寬敞一些。但是他們還是更喜歡香港,更喜歡那里的城市氛圍,離開了香港反而會不習慣。”

            ·不要丟掉城市個性

           國際性大都市沒有固定的標準,但是一提到要建國際化大都市,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要建摩天大樓。“巴黎也是國際大都市,但幾乎沒有高樓。不要以為建起了高樓就變成國際化大都市,這是比較空的想像。”

            高小康認為,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首先應該使這個城市的人們生活得更滿意,這樣的城市才更有可持續發展力,在這樣城市生活的人們才更有自豪感。建設國際化大都市,要在城市的個性、城市的公共服務等方面下功夫,不要盲目建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