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

        市政協“委員講堂”“市民文化大講堂”開講

         日期:2023-08-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周元春)8月26日,市政協“委員講堂”“市民文化大講堂”開講,市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系主任陳曉非以“探索地球奧秘”為題作分享。

          對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科學家們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比如地球的結構,在科學家們的解析下,我們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那么地球的結構是怎么檢測出來的呢?陳曉非在講課中分享:“就像是給地球做一個CT——利用地震產生的地震波,利用合適的數學物理方法,就可以把地球內部的結果成像出來。”

          從給地球做“CT”談起,陳曉非對地震作了深入淺出的科普。為什么會有地震?地震的震級和烈度分別代表什么?如何防御地震災害?陳曉非都娓娓道來。雖然地震災害給人類的發展帶來了比較大的損失,但地震學具有廣泛的應用。陳曉非分享了一個例子:去年9月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后他和團隊迅速將地震模擬出來,震后模擬預判對政府開展應急救援可提供非常好的科學依據,比如在救援人員、物資調配等方面,都可以做很好的布局。陳曉非說,地震學也已經成為深地探測、資源探測的基礎,在深空探測中也有應用。比如油礦產資源的探測,地震學的方法可以把地下的礦脈、礦場位置準確地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