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院內動態

        深圳社科院黨員志愿者推動社區居民推進垃圾分類

         日期:2019-06-29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W020190629344324943710.jpg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根據《中共深圳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關于開展垃圾分類督導主題黨員志愿行動的通知》的要求,派出黨員志愿者,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社區督導工作。


          W020190629344325146726.jpg


          6月27日晚7:00~9:00,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來到深圳市羅湖區大塘垅小區,與社區居民和兒童志愿者一起,守衛在社區的三個垃圾投放點旁,積極引導居民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黨員志愿者一邊認真地為每位居民講解分類要求,一邊親力親為,將未分類完全的垃圾分揀后投入相應的垃圾箱。

          大塘垅小區是老舊社區,在社區內已有若干個大型垃圾箱,志愿者們發現,社區居民習慣將垃圾投放在家門口的大型垃圾箱,不熟悉垃圾分類投放點,于是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動員兒童志愿者,在多個傳統大型投放箱旁邊宣傳,引導居民前來分類投放點。


          W020190629344325210118.jpg


          此次活動,深圳市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充分發揮社會力量,調動了社區的小區居民和兒童共同作為志愿者,加入到垃圾分類的督導工作中,創設了黨員志愿者+專業志愿者+社區居民+兒童的多元參與垃圾分類治理模式。

          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結合以往研究認為,調動兒童參與垃圾分類,可以成為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發動兒童成為社區垃圾分類小小督導員,隨時在社區引導,建立垃圾分類社區督導的常態化和外地化機制。


          W020190629344325282572.jpg


          此次活動,深圳市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專業志愿者的協助下,同時調動了社區居民和兒童作為志愿者,共同加入到垃圾分類的督導工作中,創設了黨員志愿者+專業志愿者+社區居民+兒童的多元參與治理的垃圾分類督導模式,探索建立垃圾分類社區督導工作的常態化和在地化機制。。

          社科院的黨員志愿者充分發揮研究精神,將當日的志愿服務活動同時作為實地調研工作,結合以往研究,為我市的垃圾分類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充分調動兒童參與,與深圳市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相結合,發動兒童成為社區垃圾分類的小小督導員,并讓小朋友提出對本社區垃圾分類工作的合理化建議。(此次督導引入三位小朋友參與,他們立了大功)

          第二,逐一排查社區垃圾分類箱的設置情況,將分類垃圾箱放在原垃圾箱旁邊。引導居民從過去的大型投放箱轉到分類投放箱,形成新的垃圾投放習慣。

          第三,適當引入積分激勵制度,提高老年人的投放意愿。

          第四,物業管理公司的配合至關重要,建議不要采用行政化命令,而使用市場化的方式對物業管理人員進行激勵,取得他們最大程度的配合和支持。

          第五,進行垃圾分類調查研究。針對不同的社區類型,對垃圾分類的硬件設施、居民意愿、實際運行情況等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為推進垃圾分類提出政策建議。

          大塘垅社區黨委周書記說,市社科院志愿者的建議針對性、操作性很強,他們將匯報反映給街道,希望就此推動整個桂園街道的環境衛生提檔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