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路徑和模式分析學術沙龍舉行
日期:2019-06-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周國和 通訊員 王國帥)6月24日, 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路徑和模式分析學術沙龍在市社會科學院舉辦,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研究員做了“現代化強國建設的路徑和模式分析”主題發言。
何傳啟認為,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角度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采用系統論原理,從自然科學角度,開展新現代化研究。新現代化研究,是以知識經濟和知識社會為基礎和導向的新型現代化研究,屬于一種交叉科學研究。何為現代化?何傳啟認為,現代化,是一個多義詞,沒有統一定義。在英文里,現代化一詞,產生于18世紀(1716-1770年),在中文里,現代化一詞,出現于20世紀初,從外文翻譯過來的。而現代化研究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已經有60多年歷史。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現代化研究出現三次浪潮,產生大量理論。不同理論,對現代化的解釋不同。在新現代化研究中,他們建立了一種系統分析方法,即從“創新到現代化的全過程”開展研究。在新現代化研究中,可從三個角度認識現代化,即現象:現代化是一個世界現象。本質:現代化是一種文明進步。意義:現代化是一個發展目標。
從學術角度看,現代化既是一個世界現象,也是一種文明進步;前者是表象,后者是本質。作為一種文明進步,現代化是從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范式轉變,以及人的全面發展和自然環境的合理保護;它發生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人類發展各個領域,同時文化多樣性長期存在并發揮作用。如果把傳統社會分為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兩個階段,把現代社會分為工業社會、知識社會兩個階段,那么,在18-21世紀期間,世界現代化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次和第二次現代化。
如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現代化被作為一個發展目標。國家現代化是全面的現代化,包括全部領域和所有方面的現代化,例如,政治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人的現代化等。
“現代化國家”是一種國家分類,即國家現代化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家。現代化國家的三個標準是,定量標準:現代化指數高于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80%。排名標準:現代化指數的世界排名處于世界前20位。定性標準:六個領域及三個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六個領域是: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政治現代化、文化現代化、生態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在六個領域中,三個方面是關鍵的,即先進生產力、社會進步、人的發展,它們都要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而要成為現代化國家,需要做好三件事:遵重規律和尊重國情,選擇合適的目標與路徑,選擇合適的模式與重點。
對中國現代化的路徑選擇,何傳啟介紹了十九大報告中三階段、兩步走戰略安排,指出我們的目標就是建設現代化強國。他認為,未來中國現代化的模式選擇是以人民為中心、向生活質量進軍。未來15年的重點是:向生活質量進軍,滿足美好生活需求,提高生活滿意度,質量優先、雙輪驅動、六化協同、共建共享、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