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 傅小蘭:情緒管理是為了更好工作和生活
日期:2025-07-02 來源:晶報APP
6月29日,深圳市民文化大講堂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心理學院院長傅小蘭,以“情緒識別與情緒管理”為主題進行講座,帶領深圳觀眾探索如何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實現高效溝通和自我成長。 “情緒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都經常會體驗到的。但是否能夠準確地判斷出是哪一種情緒,這還是一個挺有挑戰的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到的?!备敌√m稱,情緒是我們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主體是人,特定的個體。如果客觀事物滿足特定的人的愿望,產生的是正性積極的情緒;如果不滿足,產生的就是消極負性的情緒。 傅小蘭介紹,目前心理學研究認為情緒主要有四個成分:主觀體驗、生理喚醒、認知解釋和外部表現。首先是主觀體驗,開心還是生氣,是正性的情緒狀態還是負性,這是一種自我的感覺。其次會有生理喚醒,就是身體方面的反應,比如面紅耳赤、身體出汗等。第三個是認知解釋,完全相同的情境,如果你更改了你的解釋,重新評價了這個情境,情緒狀態就變了。比如一個人嚴厲地批評你,是為了你好,是為了你進步,很可能還提拔你,你對這種訓斥可能會充滿一種感激之心。最后是外部表現,也稱之為表情,人們主要就是靠外部表現來判斷識別他人情緒狀態。 “情緒管理影響到我們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決策,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也影響身體健康?!备敌√m表示,有喜有怒是符合常情的,在這種情況下,當喜則喜,當怒則怒。相反的另外一個表達是喜怒有度,這個“度”就是情緒管理,表達情緒不能失控——喜不能得意忘形,怒不可暴跳如雷,哀不宜悲痛欲絕,恐懼的時候不能驚慌失措。這是一個成熟的社會人應該有的表現。 傅小蘭稱,做情緒管理就是要掌握多種情緒調節的策略來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時也利用積極情緒來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提升自己情緒治理,包括覺察、管理、控制,甚至利用情緒來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的這種能力。 傅小蘭分享了一些處理六種不良的情緒的方法。首先是生氣,一旦生氣就想象一幅“怒”字,暗示自己不要做情緒的奴隸,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更重要的是在氣頭上不要做任何決定,不要借著氣頭說狠話。第二是悲傷,會造成肺氣的損傷,建議可以做心理假動作,強裝笑臉,做表情就會有相關的體驗。也可以采用愉快回憶法,想象快樂,轉移注意力,找一個懂你的人交流,還可以吃一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助于靠外力來調節。第三是恐懼,人在面臨威脅可能受傷時會本能地恐懼,可以考慮把恐懼的各種因素都列出來,學會直面它。不妨吃塊巧克力,可能也有幫助。第四是憂郁,長期的憂郁會加快人體的衰老,而且很多重病包括癌癥患者都有憂郁的表現。建議面對憂郁可以反向思維,看到問題中好的一面,積極尋求快樂的心情。可以廣交朋友,轉移注意力,還可以吃含鎂的食品。第五是敵意,會轉化為焦慮,會破壞免疫系統。80%的敵對情緒實際上是可以克服的,建議試著將對方的優點放大,還有正視社會和職場,多做工作,少算計人際關系,當有敵對情緒苗頭時,給自己沏杯綠茶。第六是多疑,這時候可以靠每天記錄優點來增強自信心,并且努力去改善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減少誤解,也可以吃一些海鮮產品。 來源:晶報APP END
聲明:本公眾號的開設是為了服務公眾,屬公益非營利性質。本公眾號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運營團隊已盡最大努力標注信息(含圖片)來源,如版權所有者有異議,請聯系運營機構予以刪除。(微信運營:深圳市科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