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如何邁向“全球標桿城市”?
日期:2025-10-13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
通訊員 周 璇
站在“十五五”規劃編制的重要節點,受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深圳分院日前首次以報告研究形式,綜合剖析深圳在全球城市中的“坐標”及發展策略。自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首次提出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深圳6年來砥礪前行,在全球知名城市指數的各項排名顯著躍升。
深圳在全球城市指數綜合排名中平均位列第33位
全球知名城市指數,是衡量世界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標尺。在綜合類及經濟、科技、宜居、生態、海洋、文化等六類專項指數共23個排名中,深圳平均位列第33位,與倫敦、紐約、新加坡等32個“全球標桿城市”形成對標。其中,深圳的優勢領域為綜合類、經濟類、科技類和海洋類,差距領域為生態類、文化類和宜居類。
研究梳理全球城市核心價值所關注的維度和方向,明確了深圳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的重點對標領域和方向清晰,如創新活力、開放包容、人本宜居、綠色生態、互聯未來。深圳的優勢指標,體現在卓越的經濟活力、創新能力、科技實力、交通基礎設施和社會包容性。但深圳在環境質量、宜居程度、國際事務參與度等方面仍有差距。
對標全球主要指數深圳排名表現搶眼
研究從經濟、服務、金融、創新、海洋等五個領域篩選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五個指數體系,為深圳在全球主要指數中的排名找對標。
作為衡量全球城市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世界城市名冊(GaWC)用六大“高級生產性服務業機構”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為指標,對世界城市排名。深圳從2000年的200名到2024年的前30名,躋身重要的全球城市之一,也是上升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這表明深圳在全球化進程中取得實質性進展,其國際化程度和綜合競爭力得到國際社會認可。
作為硬實力與軟實力共進的評價,科爾尼全球城市指數(GCI)關注城市綜合表現。深圳2024年在該指數中排名第68位,但上升勢頭強勁。新興產業如新能源汽車與服務機器人的發展,帶動出口貿易增長;深港融合消費新趨勢,進一步提升了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展現其軟實力。
深圳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表現搶眼,連續兩年進入前10名。得益于深圳強大的金融服務能力和快速增長的金融科技產業,眾多知名金融機構紛紛落戶,使金融業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世界領先海事之都(LMC)指數中,深圳嶄露頭角,2024年首次入選LMC榜單,排名第23位,在中國內地僅次于上海和北京。高效的物流系統和優良的港口設施,為深圳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奠定基礎。
明確“全球標桿城市”建設核心方向
研究為深圳從“對標”走向“引領”,提出建設全球標桿城市的核心方向和策略:
發布“深圳指數”,提升國際舞臺地位,宣介中國式現代化樣本。深圳應積極編制并定期發布涵蓋多領域的“深圳指數”,全面反映城市發展狀況,為投資者和研究機構提供數據支持,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示范作用。舉辦國際性活動,吸引國際組織和知名企業來深落戶,提升深圳國際影響力。
以人為本,注重文化和生態可持續發展,提升城市軟實力。文化和生態是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宜居性的關鍵,深圳要推動文化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包括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地方特色文化,舉辦文化活動。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開展國際文化交流和生態合作項目,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數字驅動,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提升城市硬實力。深圳需加大對新興產業支持,特別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和綠色技術等領域。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形成創新生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優化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務,提高市民生活質量,這也是深圳邁向全球標桿城市的重要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