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深圳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典范

         日期:2025-08-19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

          6月,深圳西麗湖國際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聯盟第四屆賽艇聯賽在大沙河激情開槳。河面上,一艘艘賽艇飛馳而過,在碧波上劃出優美弧線?!吧钲谑且粋€非常美麗的城市。很高興受邀來深圳參賽?!眲虼髮W學生約翰說。

          這條承載著南山記憶的“母親河”,曾經承受污染之痛,經過綜合整治,如今成了美不勝收的生態長廊。大沙河的蝶變,是深圳生態環境治理成效的生動例證。

          天藍地綠水清,是美好生活的基礎,是廣大市民的期盼。近年來,深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聚焦群眾身邊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提升廣大市民的環境獲得感。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大氣環境治理:連續8年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

          空氣環境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

          “24年前我剛來深圳時,灰霾天還比較多,家中陽臺常見到灰塵?!奔易「L飬^蓮花街道的退休教師張繼紅說,“現在,藍天白云成了日常標配,站在自家樓頂就能看到遠處的京基100高樓和深圳灣美景?!?/span>

          良好的大氣環境,也是城市核心競爭力。自2004年起,深圳開啟全面系統開展大氣污染治理進程,先后出臺了藍天行動計劃、大氣“深40條”、藍天工程、大氣提升計劃,特別是連續8年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從末端治理向一體化、系統化、全過程治理轉變,實現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臭氧是制約深圳大氣環境質量提升的首要污染物,對臭氧生成的重要前體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管控至關重要。深圳抓住這一關鍵環節,圍繞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開展系統性攻堅。

          坐落在寶安區福永街道的深圳市瑞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逆變焊割設備技術研發、生產、銷售。該公司從源頭上對涂覆、清洗和波峰焊工藝開展替代,通過原輔料替代和設備更新,實現VOCs年排放減少67.2%。

          “僅在涂覆工藝環節,我們使用UV三防漆替代溶劑型三防漆及配套稀釋劑,就實現VOCs減排約7.28噸,減排比例高達99.5%。”該公司安全主任楊靖介紹說。

          作為產業大區、工業強區,寶安區涉VOCs企業約占全市的46%。2023年,深圳以寶安區為試點,打響VOCs治理攻堅戰。試點當年全區VOCs累計減排937噸,帶動全區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臭氧濃度大幅改善16.1%。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深圳通過全面整治工業源、全域治理移動源、全力管控面源、夯實監測支撐等系列攻堅行動,大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十四五”期間,深圳PM2.5濃度從19.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17.3微克/立方米,在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三,連續兩年實現零灰霾,空氣質量穩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深圳藍”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

          水環境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推進6大提質行動

          深圳河從福田保稅區段匯入深圳灣,水流清澈見底,河灣交匯處的灘涂上,數不清的跳跳魚蹦來蹦去,幾只白鷺正在悠閑漫步,岸邊的紅樹林郁郁蔥蔥,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展現在眼前。

          “早年河水散發著臭味,離著很遠都能聞到,家里窗戶都不敢開著?!备浇用駥O常民說,如今環境大變樣,水干凈了,魚也多了,一到秋冬季,候鳥成群結隊飛來。

          作為深港兩地的界河,從污染嚴重、水患眾多到魚翔淺底、水清樹綠,深圳河成為深港攜手治水的見證。

          “經過深港兩地40余年的治理,深圳河不僅基本消除了洪澇隱患,水質也得到了極大改善?!鄙钲谑猩鷳B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景青鋒說,通過實施“廠、網、河、站、池、泥”全要素全流域一體化管控,深港合力攻堅,目前深圳河口國控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標準,處于1982年有監測歷史以來最佳水平。

          深圳將治水作為“一號民生工程”,舉全市之力,超常規推進,全流域系統化治理,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近年來,深圳全力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重點推進深圳河灣、茅洲河等6大提質攻堅行動,創新實施河湖水生態科技管控,率先在全國發布首個入河(海)排放口設置技術規范,推進全市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十四五”期間,全市310條河流優良河長占比提升至82.8%,較2020年首次統計時提升近60個百分點。茅洲河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案例,大鵬灣、大亞灣(深圳)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噪聲治理:錨定痛點從“降分貝”向“減煩惱”轉型

          伴隨城市建設快速發展,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社會生活產生的噪聲,成為不少市民面臨的煩惱事。如何破解噪聲擾民難題?深圳錨定痛點,精準施策。

          在位于福田區梅坳七路的廣東省深圳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院內,矗立著一個由球型攝像頭和立式顯示屏組成的聲環境自動監測設備。記者注意到,顯示屏上不僅實時顯示噪聲分貝等物理強度數值,還有“煩惱度”等心理感知的數據。此時屏幕上顯示:噪聲為51.2分貝,“煩惱度”為輕微級。

          面對傳統噪聲評價方法與市民實際感受脫節的難題,深圳在全國率先構建噪聲煩惱度智能監測網絡,在全市布設40個功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子站,首次將噪聲“煩惱度”納入監測體系,實現從“降分貝”到“減煩惱”的治理轉型。

          “現行的噪聲評價方法是以分貝值為主,需連續監測一段時間取等效均值判定是否達標。然而,相同分貝值的噪聲可能因頻譜特性、起伏變化或人群敏感度不同,引發截然不同的主觀感受?!痹撝行恼靖呒壒こ處熤苤救A告訴記者,這正是為何“達標也擾民”現象存在的原因。深圳市正加快在制訂相關地方標準,引入“煩惱度”的監測指標,通過量化市民的“煩惱程度”,來彌補純物理參數監測的局限性。

          “煩惱度”如何量化?周志華介紹說,通過心理聲學模型與大數據分析,科學量化并評估不同敏感噪聲源對人群的影響,將“煩惱度”監測指標量化為:一點沒有、輕微、一般、嚴重、非常嚴重等5類,更貼近人的主觀感受,為噪聲治理提供靶向依據。

          近年來,深圳大力推進“寧靜城市”建設,通過對施工噪聲、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等精準實施分類治理,全市聲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十四五”期間,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提高9.3個百分點,達到96.2%。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站在新的起點,深圳將以更高標準,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繪就美麗城市新畫卷。

          數說深圳生態環境

          2024年,深圳空氣質量優良率97%。今年上半年,在168個重點城市中,深圳空氣質量排在全國第六,PM2.5濃度排名全國第三。

          2024年,全市21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市310條河流優良河長占比82.8%、創歷史最好水平。

          “十四五”期間,全市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提高9.3個百分點,達到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