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理響廣東|在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上走在前列——專訪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李宜航

         日期:2025-04-28   來源:廣東學習平臺

          近年來,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廣東省社科聯”)聚焦學習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主線,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團結引領全省社科界著力推進理論研究、決策咨詢、社科普及、陣地建設、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廣東省社科聯如何以“理論之思”回答“實踐之問”?如何通過改革創新,為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作出新貢獻?帶著這些問題,《南方》雜志記者專訪了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李宜航。

          堅持政治引領與扎根廣東實踐的理論創新路徑

          《南方》雜志:廣東省社科聯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地生根上如何確保工作方向正確,立足廣東以“理論之思”回答“實踐之問”?

          李宜航: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顯著的時代特征、最鮮明的理論品質。把學習研究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主題主線,是哲學社會科學界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體現,是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前提和核心優勢。廣東省社科聯堅定不移高擎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團結引領全省社科界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突出抓好對全省社科科研骨干和社科類社會組織負責人的常態化輪訓培訓,示范引導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自信篤定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確保廣東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不斷前進。

          廣東多年來敢闖敢試的探索和實踐,為理論創新提供了豐厚土壤。我們將立足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抓取廣東改革發展的最鮮活素材,推出更多凝練廣東經驗、彰顯中國智慧的研究成果,深刻闡釋成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背后的思想“密碼”,自信自強地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生動鮮活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我們將增強學習宣傳針對性與實效性,借助廣東改革素材推出理論文章與社科普及產品,努力把徹底的理論講徹底、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人民所認同、所掌握、所運用。

          打造高端智庫品牌,服務省委決策需求

          《南方》雜志:廣東省社科聯將如何引導全省社科專家學者聚焦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在助力“再造一個新廣東”中更好彰顯“思想庫”“智囊團”的職責與擔當?

          李宜航:哲學社會科學是經天緯地之學,為經世致用之道。只有主動圍繞中心,才能找準定位;只有自覺服務大局,才能大有作為。我們聚焦省委“1310”具體部署,依托與社科界“五路大軍”聯合創設的18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上千家研究基地、數十家青年學術工作坊提供的優質稿源,匯聚全戰線智慧,精心辦好《南方智庫專報》,每天一期向省四套班子領導及地級以上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提供高水平的決策咨詢報告。《南方智庫專報》編發期數及獲得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數量,均居全國領先位置,業已成為全省社科界資政建言的主渠道、賦能發展的大平臺和撬動研究成果加快轉化的新杠桿。當前,我們正積極實施《南方智庫專報》“提質升級行動”,充實優化編輯部,建立重點專家庫,提升選題策劃的精準度,還將獎勵標準最高提升到一篇10萬元,目的就是要更好引導專家學者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重大課題,把黨政所需與自身所長高效對接起來,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傾力打造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有較強影響力的智庫品牌,助推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更好成為服務黨委政府決策的精兵勁旅。

          《南方》雜志:廣東省社科聯如何立足“時代之基”,結合重大實踐問題加強理論研究,推出新的重大理論成果?

          李宜航:主攻方向是聚焦體系化、學理化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扎實推進有組織科研,全力以赴做好第十八屆“五個一工程”獎(理論文章)的培育工作。2025年初,我們召開了有組織科研工作調研座談會,制定了詳細的培育工作方案,具體實施采取三種方式:一是聯合“三報一刊”等中央媒體組成課題組,在廣東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完成組稿;二是依托省內重點馬院、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眾多重點研究基地,采用“揭榜掛帥”方式,由知名專家領銜重大課題,確保出成果;三是在全國范圍內聯系大家名家撰寫重磅文章,在廣東主辦的核心期刊首發。我們正在研究出臺支持有組織科研的配套措施辦法,加力提速產出一批可堪扛鼎的精品力作。

          重塑學術格局,推動體系突破

          《南方》雜志:廣東省社科聯將如何通過改革創新,運用社科規劃、社科評獎等抓手,推動“三大體系”建設?

          李宜航:大潮起珠江,大省挑大梁。廣東正從社科大省邁向社科強省,將籌備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大會謀劃未來,在“三大體系”建設上重點抓五件事。

          一是搶占新賽道。擴大開全國先河創建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的先發優勢,推進新文科建設。已建成的18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在三年多時間獲國家及省部級課題520多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600多篇,被采納的高質量決策咨詢報告達1000多份,累計獲得科研經費資助超過1.6億元,實證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澎湃創造力。當前,正修訂新的管理辦法,優化評價指標體系,力爭盡可能多的實驗室躋身國家級行列。

          二是擁抱全世界。聯合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大力支持高校精準化、體系化、大縱深推進區域國別研究,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計劃推出并牽頭組織全球學術研究項目,資助國際學術會議及外文學術文章,賦能中國學術更好走向世界、贏得世界。

          三是塑造大品牌。我們協同“五路大軍”,打造南方智庫論壇、嶺南學術論壇等五大學術會議品牌矩陣。每年舉辦省級學術會議40余場,帶動數百場學術活動。與此同時,扎實推進“嶺南名刊”工程建設,辦強《學術研究》雜志,打造社科學術精品力作首發地。面向全國創設杜國庠人文社科獎、卓炯經濟學獎,持續增強學術話語權。

          四是厚植基本盤。一方面,組織開展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需求調研,籌備設立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學科組,修改完善《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管理辦法》《廣東省社科規劃合作設立項目管理實施細則》等規章制度。優化省社科規劃項目評審方式方法。推進省社科規劃項目信息化建設,搭建融存儲、檢索、共享為一體的成果宣傳推介數字化平臺。同時,推動修訂完善省社科優秀成果獎獎勵辦法,新設交叉學科組和特等獎,高質量組織好第十一屆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另一方面,用好《嶺南文化辭典》編撰經驗,啟動“C刊培育扶持行動”,打造《南方智庫研究》等學術集刊矩陣。

          五是培養年輕人。深入實施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整體發展戰略,大縱深構建青年專家學者全鏈條全周期培養體系。當前,我們正推進建設一批“青年學術工作坊”,首批試點20家,目標建成100家左右。工作坊面向40歲以下的專家學者,配套一個社科規劃項目,以半年為周期,最長不超過1年,助推青年專家學者脫穎而出。

          強化服務基層,建設一流社科聯

          《南方》雜志:廣東省社科聯如何建設更具活力、更具向心力、更具賦能能力的一流社科聯?又將如何把工作向基層傾斜,服務向最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拓展?

          李宜航:有效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是社科聯的基本職能,也是社科聯的最大優勢。在“政治忠誠、理論武裝、挺膺擔當、守正創新、團結一心、提升本領、竭誠服務、廉潔自律”等8個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奮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具向心力、更具賦能能力的一流社科聯,為建設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再立新功。

          在具體實踐中,我們將以高站位、大格局、真情懷、硬擔當,緊扣“做人的工作”任務,抓實社科聯自身建設:一是厚植服務底色,開拓新格局。真心實意辦實事、做好事、解難題,以全方位服務助力“五路大軍”相互賦能,推動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長。二是抓住聯合關鍵,造就新態勢。積極牽線,加強協同,促進政商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平臺、品牌、成果、人才、群團等共建共享。三是把握先進性要求,展現新面貌。堅持“黨建帶群建”,強化黨對社科工作的全面領導,彰顯社科聯作為學術性人民團體的特色,展現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風采與廣東社科氣度,團結引領全省社科工作者繪就廣東社科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源源不斷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