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加強城市文化營造 助力塑造現代城市文明

         日期:2025-03-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任珺

          提 要

          城市文化營造是一項系統工程,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包容開放對于進步至關重要,最好的創新是通過合作實現的,人文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深圳2003年被列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綜合性試點地區,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實現了文化產業體系、市場體系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逐步健全,文化民生福祉和市容環境品質的顯著提升,以及文化規劃、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進步。基于這些進展和進步,深圳正在探索新的機遇。

          我們可以看到在人類文明史上,城市在不同時代均營建、塑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秩序。城市形態的演進彰顯人類文明的圖景。一些西方學者將20世紀末在后工業時代城市普遍出現的“文化規劃”——各種形態的文化設施、公共文化和文化經濟規劃,視為是城市復興的一種文化方法。“文化城市”“創意城市”等概念的出現均與之相關。來自歐洲、北美及亞洲城市的經驗表明:局部發展和文化資源高度集中,導致中心與周邊發展的不平衡性在擴大,不利于具有文化多樣性的社會。進入新世紀以來,文化戰略似乎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的關鍵。在近些年全球城市文化戰略及規劃文本中,均著力體現經濟發展新形態、社會進步新理念、城市居民新要求以及共同面對的挑戰,呈現“應時變化”的特點。比如,促進文化資源公平可達,促進文化流動及多樣性,以靈活性策略應對需求,以區域協同促創新發展,等等。各地文化戰略方向和路徑為城市發展決策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也為深圳探索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塑造現代城市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城市文化營造”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深圳經驗的總結,同時也是立足城市現實和未來發展的設想。“營造”最早是指古代建筑的施工建造,當下運用較多的領域是社區營造或村落營造、空間營造或場景營造,即運用設計思維創造更好環境和人文氛圍。“城市文化營造”不是城市美化運動,文化營造也不等于文化建設。“城市文化營造”融會了中華傳統營城理念和當代城市精神,強調建立地方文化生態協同網絡;注重從與市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角度,進行整體性、系統性、發展性、創新性綜合布局文化實踐與公共生活;主張有機生長模式,倡導上下聯動、多元主體持續參與共建,并由此形成以人為本的制度性運作機制。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40多年來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城市運營理念和管理技術,因地制宜借鑒各城市、各階段政策工具和實施模式,基于項目實踐探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及適應性的制度創新。勇于創新的精神激發深圳城市文化營造的新思路和方法。

          一是依托文化創新促進制度創新。立足文化公共性與開放共享,以實現市民文化權利為宗旨,通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不同群體都能平等地享受文化資源和服務,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通過跨部門協同運作,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等多方合作的方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激發全社會文化參與、文化創造、文化共建的熱情。不斷優化文化服務和文化產品供給機制,解決文化需求多樣化與文化資源匹配難題,促進文化資源可觸可達、互融共享。

          二是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在科技支撐、創意引領下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著力發展文化產業中生產性服務業,注重技術創新、環保和數字化轉型,適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新形勢,積極謀劃布局未來產業。目前,深圳文化產業市場主體規模不斷擴大,整體實力持續位居全國前列。

          三是現代城市文明塑造新時代市民新形象。延續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志愿文化成為城市鮮明標識,通過關愛行動,不斷完善“弱有眾扶”長效機制,讓城市更有溫度。“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人是奮斗的深圳人。有研究顯示:通過在深圳工作、社會經驗的積累及繼續教育的提升,一部分來深建設者創立了自己的事業,成為個體經營者或成長為技術人才和企業管理者、骨干員工;一部分來深建設者則帶著在深圳的收獲,返回家鄉工作或他地創業,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一輩輩的深圳人,共同成就了奇跡之城。

          四是促進文化歷史資源與自然資源、現代城市功能的有機融合。持續挖掘深圳歷史文化肌理,傳承城市歷史文脈,保護、微更新歷史文化街區,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豐富社區業態、提升服務質量、活躍社區文化經濟,深入推進山海連城綠美深圳生態建設。促進人文生態與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的要素連接、和諧共生,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逐步建立彰顯現代城市文明的價值共識和目標追求,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化是城市實施積極社會治理的一種有效方式。這是城市文化營造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文化有助于解決現代城市社會問題、修復社會關系、激發社會活力等。這需要我們充分重視文化在地方社會治理中的角色和作用。

          深圳城市文化,既源于城市獨特的歷史、區位及其定位,也得益于改革開放后移民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及創新發展。作為新興城市的深圳,文化流動是創新的重要條件和支撐。城市機遇、活力和創新環境,精神追求和文化特質吸引青年人源源不斷奔赴深圳,為深圳文化發展注入新動能。當前深圳城市文化營造的優勢主要表現為:文化資源和資本的整合能力強,科技與文化產業的融合能力強,城市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強,多元主體文化協作行動能力強,等等。城市文化營造是一項系統工程,筆者認為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包容開放對于進步至關重要,最好的創新是通過合作實現的,人文建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本文為2025年度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專項科研項目“文化營城的實踐與經驗:對世界的借鑒和啟示”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系深圳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