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深圳藍皮書深圳文化發展報告(2024)》發布

         日期:2024-12-18   來源:深圳市社會科學院

          近日,深圳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深圳藍皮書:深圳文化發展報告(2024)》。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2024)》以“文旅產業”、“城市文化空間”、“文化軟實力”、“福田公共文化”為線索,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年以來深圳在文化產業、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空間改造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文化產業方面,主要有深圳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粵港澳大灣區電競產業2023年度報告、深圳建設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對策、深圳工業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深圳文化旅游領域新型消費路徑對策、深圳媒體融合發展經驗與路徑等課題。文化軟實力方面,主要有全民閱讀與創新型城市建設、城市閱讀與公共文化空間創新、工業遺址藝術改造、城市IP建設的敘事策略與傳播路徑、深圳“設計之都”數字化發展策略、高質量全民藝術普及的深圳實踐等方面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福田公共文化”是區一級單位首次以專欄方式參與藍皮書撰稿,其中如“民辦公助”交響樂團發展現狀及對策、城市文藝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基層文化館社會化運營案例等議題,比較真切地反映基層文化空間建設的具體情況與思考。

          作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分為8個展館,推出近400項活動,薈萃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文化精華,充分展現我國文化引領、數字賦能、科技支撐、融合創新的文化產業發展新趨勢。第二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新的文化使命”主題,開展8個平行分論壇,涵蓋文藝創作、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等主題。兩場國家級重磅文化活動在深圳聯袂而至、“雙星并耀”,文化建設的火熱實踐與思想前沿的探索交流相互激蕩,通過多元文化交匯、智慧火花碰撞,凝聚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的廣泛共識,激蕩堅定的文化自信自覺,為深圳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為推動文體旅消費實現新突破,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在深挖文娛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服務消費創新擴容等方面,出臺諸多護航措施:如全力激發春節文旅消費需求,打好文旅促消費“揭幕戰”;深耕“5.19中國旅游日”“歡樂游購月”等文旅消費活動舉辦機制,加強“購物”“文旅”“美食”“賽事”“展覽”等領域的聯動,提升活動影響力;支持夜間文旅消費創新發展,聚焦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打造一批夜間文旅消費新地標、新場景;支持各區持續升級打造節日大道等“網紅打卡點”,進一步激發文旅發展新活力;放大文博會和各類體育展會的溢出帶動效應,聚集更多國際國內優質品牌、產品和服務資源,推出文博會各場館主題旅游線路;加快打造游客中心以及集旅客中轉、旅游服務、跨境旅游、免稅購物、時尚消費等功能為一體的旅游集散中心。

          《深圳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分析報告》全面地總結文化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截至2022年深圳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2462.02億元,占GDP比重為7.6%。2023年深圳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007.95億元,占全省的49.0%、全國的8.5%,營收規模首破萬億大關;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規模超5千億元,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業增長強勁,規模占比41.9%。深圳文化企業中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有17家,占全市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半壁江山,其中符合文化新業態特征的有9家企業。盡管疫情給文化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與沖擊,2023年以來深圳文化產業逐步恢復,特別是“20+8”產業集群政策賦能下,深圳注重在文化產業中融入新質生產力動能優勢,在“科技支撐、創意引領”下大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文化產業從傳統領域邁向創新賽道。

          作為科技之城的深圳,電競產業也獲得長足進步,方興未艾。深圳提出打造國際電競之都、廣州提出打造世界電競名城。《粵港澳大灣區電競產業發展報告》對未來發展趨勢的研判和建議是:深圳、廣州參與全球電競產業競爭,增強中國電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香港發展行政區電競代表隊、國際電競賽事等環節。佛山、澳門等其他梯隊城市,完成各自的身份和配套職業電競賽事、電競設備等產業。

          增強文旅消費,是本年度工作重點之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近年來在工業旅游方面嶄露頭角,其工業旅游已成為中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深圳正加快建設世界級旅游和休閑度假目的地城市。《深圳工業旅游發展報告》探討了深圳工業旅游的發展現狀、影響因素、存在問題以及發展策略,通過對深圳工業旅游的實證研究,可以進一步發揮深圳工業旅游的影響力,也為我國工業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深圳藍皮書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2024》提出——

          一是建議支持小微企業著力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擴大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借助跨境生態要素全國領先的優勢,發展跨境文化產品電商交易,充分利用港澳地區會展資源以及海外宣傳平臺和銷售渠道,擴大深圳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支持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提質擴容,構建服務區域對外文化貿易企業的全鏈條、全流程、集成式、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二是建議大力發展文化娛樂休閑業,持續以科技創新和時尚文化引領消費潮流,培育文化消費新熱點,強化特色文化街區消費功能,支持演出場館、博物館、美術館和文化產業園區等合理配置文化休閑區,豐富多元文化消費供給。鼓勵把文化消費嵌入各類消費場所,拓寬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加快特色文化消費集聚區建設。三是建議完善符合文化產業發展需求和中小微文化企業特點的金融服務創新。豐富文化金融產品,健全投融資服務網絡和中介服務體系,以聚合文化類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為配套,構建貫通“補、投、貸、保”各環節的聯動機制,緩解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完善以市場化融資方式為主,政府產業資金、政府引導基金等財政資金為輔的多元化融資機制。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第40頁

          深圳、廣州、香港處于第一梯隊,其中深圳提出打造國際電競之都、廣州提出打造世界電競名城,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初步研判和建議是:深圳、廣州發展電競游戲、電競俱樂部、職業電競賽事、電競場館、電競園區等產業,參與全球電競產業競爭,增強中國電競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香港發展行政區電競代表隊、國際電競賽事等環節。佛山、澳門處于第二梯隊,在電競賽事、電競俱樂部等方面具有較好的基礎,在電競游戲、技術平臺等方面偏弱。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初步研判和建議是:佛山發展電競俱樂部、電競賽事、電競設備等產業;澳門發展特別行政區電競代表隊、國際電競賽事等環節。東莞、惠州、珠海處于第三梯隊,在電競游戲、電競設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礎,在電競賽事、電競俱樂部等方面偏弱。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初步研判和建議是:東莞發展電競俱樂部、職業電競賽事、電競設備等產業;惠州發展電競園區、全民電競賽事等環節;珠海發展電競游戲、全民電競賽事等環節。中山、江門、肇慶處于第四梯隊,僅在電競衍生產業領域有所發展。我們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初步研判和建議是:中山發展電競設備、電競酒店等衍生產業;江門、肇慶發展全民電競賽事等環節。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第60-62頁

          深圳作為一個現代化大都市,工業旅游資源類型大致包括四類:1、高科技產業旅游:深圳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中心之一,擁有眾多知名的高科技企業,如華為、騰訊、大疆、比亞迪、大亞灣等。游客可以參觀這些企業的總部、研發中心或生產線,了解它們的創新過程和產品制造流程。2、工業遺產旅游:深圳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保留了一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產,如舊廠房、倉庫等。這些工業遺產經過改造后,變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或藝術區,吸引游客前來參觀,例如華僑城創意園、蛇口工業園、金啤坊等。3、制造業旅游:深圳的制造業發達,歷史上有著名的“三來一補”深圳制造,近年來向“深圳智造”發展,包括電子、精密儀器、服裝、家具、醫藥等多個領域。制造業旅游通常包括工廠參觀、產品展示和互動體驗等活動。4、創意產業旅游:深圳是中國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游客可以參觀創意產業園區,了解創意設計、動漫制作、數字內容等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第82-83頁

          城市IP種類眾多,大致可分為地理環境(自然、建筑)IP、歷史(事件、名人)IP、傳統文化(技藝)IP、優秀產業(企業)IP、體育賽事IP、演藝IP等等。IP的核心是流量吸引能力和內容變現能力,意味著城市IP不能僅僅靠一成不變的資源和曇花一現的創意,需要相應的產業鏈資源匹配。 換句話說,城市IP在依賴城市資源稟賦的同時,更需要運營理念支撐,是講述城市故事、帶動城市營銷、提升城市價值的整體性過程。改革開放以來,深圳提升品牌意識,整合各類資源打造了諸多城市IP。但這些IP更多是基于城市旅游、產業發展的目的松散形成的,并未經過統一規劃,也沒有得到系統開發,導致深圳極其缺乏能夠準確表達城市精神內涵的IP代表,極大限制了深圳整合營銷傳播的國內、國際影響力。究其原因,在于過度重視IP打造的載體,而忽略了支撐起IP形象的內容,講故事的“敘事策略”與目標受眾需求不匹配。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 第222頁

          整合全市多個設計行業協會,建設深圳設計之都網站,全景式呈現深圳設計資源,按照設計產業分類、設計資訊、設計師、設計企業等建立深圳設計數據庫和設計傳播平臺,做好深圳“設計之都”城市品牌的整合營銷。建構鮮明的城市圖像,可以建立深圳IP共創平臺,匯集深圳的文化創意素材,深圳故事等,加大視覺傳播的力度,強調深圳設計的文化動能,從下至上推動深圳設計的品牌傳播。建立開放共享的行業內設計數據素材、設計工具、設計項目信息、產業鏈信息等設計產業相關資源庫,搭建數字化智能化協同設計制造及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如高端裝備制造數字化設計平臺、虛擬建造協同服務平臺等,打造 “互聯網+設計產業”服務平臺模式,推動設計、材料、生產等環節的協同,促進產業上下游資源流轉,提升設計服務底層支撐能力。以設計博物館為切入點,建立虛擬數字設計博物館,打通線上和線下資源。通過實景模擬、立體展現、沉浸體驗、光動媒體、動態機能數媒、互動媒體等形式,把線下實體博物館“搬”到虛擬空間,讓用戶只需運用新媒體技術就可身臨其境地欣賞珍貴展品,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相關知識。

          ——《深圳文化發展報告》第247-2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