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醫藥下一個“爆點”或在深出現
日期:2024-12-1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生物醫藥產業是當今世界創新最為活躍、成長最為快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我國顯示度和產業體量日漸攀升,在全球也進入了一個加速發展的新時期。
近年來,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其作為“20+8”產業集群中的戰略重點類進行布局和打造。經過多年深耕細作,深圳不僅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還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同時積極探索AI賦能生物醫藥產業,搶占新一輪產業發展制高點。
生物醫藥產業活力強勁
“中國醫藥創新在研發管線和上市新藥的數量指標上穩居全球第二梯隊之首。”日前,在深圳舉行的“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上,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認為,我國藥物研究和產業發展正進入創新跨越新階段。
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復星國際執行董事兼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啟宇表示,深圳在聯動大灣區城市發展以及AI技術方面都極具優勢及發展底氣。撬動灣區資源、用好這些優勢,就有可能在未來生物醫藥研發創新賽道上找到新的支點,生物醫藥的下一個“爆點”很有可能在深圳出現。
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創新藥研發產品數量占比,美國以34%位居首位,中國以28%緊居其次;2020-2024全球首發上市新藥數量占比,美國39%居首,中國以26.2%位居其次。
我國生物醫藥創新呈現典型的集聚發展特征。北京、上海、蘇州、深圳等創新資源豐富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研發型生物技術公司,實現區域集聚效應。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深圳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其作為“20+8”產業集群中的戰略重點類進行布局和打造。經過多年深耕細作,深圳不僅成功培育出了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還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入駐,形成了蓬勃發展的產業生態。
2023年,深圳市醫藥產業產值530億元,在研創新藥管線143個,醫療器械產業產值990億元,累計注冊上市的醫療器械產品達到1.53萬款。深圳高度重視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發展,今年9月成立了深圳市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辦公室。
生物醫藥產業以其“三高一長”的特性(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對金融支持依賴尤為顯著。過去一年,資本市場對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更加謹慎,企業融資大幅收緊。今年以來,從“創新藥”作為新興產業關鍵環節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到國務院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支持創新藥發展的地方配套政策也在密集出臺,創新藥發展生態有望得到全方位完善,“暖意”正在業內蔓延。
“深圳作為全國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創投重鎮,種子、天使、VC/PE、并購等各類基金齊全。”郭子平表示。
截至2023年年底,深圳共有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1766家,存續私募股權創投基金7731只,存續規模高達1.5萬億元,同時政府還牽頭設立了生物醫藥、醫療器械、合成生物等5只、共計165億元規模的產業基金,能夠為企業成長提供全周期的資金支持。
積極探索AI賦能產業新路徑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AI制藥第一股”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實驗室里,機械臂不停運行,機器人小車在多個自動化工站之間穿梭。這個“關燈實驗室”憑借AI+機器人新藥研發平臺,大幅提高藥物研發效率和成功率,降低了研發成本,為全球前20大生物技術與制藥公司中的16家提供服務。
與傳統新藥研發模式相比,AI+制藥能顯著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投入,甚至可能徹底改變制藥企業未來的研發方式。在這個賽道的探索,深圳無疑是走在前面的。
宋瑞霖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一片全新的創新沃土,建設大灣區的意義就是要走出一條新路,包括中國的生物科技、信息技術、AI等產業,大灣區將是引領這些產業發展的一個高地。深圳應該著重于發揮特區的優勢,把國際的成功經驗率先在深圳落地,打造成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高地。深圳在AI、IT領域實力強勁,恰恰現在的生物醫藥創新進入到AI領域的創新模式,深圳的機會就來了。
深圳作為首批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近年來在產業規模擴大、新產品新技術涌現、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正著力建設成為全球知名的創新藥研發中心和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郭子平在“灣區之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大會上介紹說,深圳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有獨特優勢,如深圳已有很好的科技創新生態,所擁有的先進制造業能為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全鏈條的支撐,加上在AI應用、深港合作方面也優勢明顯,未來深圳將圍繞研發、臨床、注冊、生產、推廣等環節,全生命周期支持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