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你追我趕 全力沖刺
日期:2024-12-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沈 勇 吳德群
徐 恬 聞 坤
凝心聚力、爭分奪秒,干字當頭、奮力沖刺,全市上下要把握今年剩下的一個月時間,抓緊抓細抓實年底經濟運行,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最好成果,切實發揮好經濟大市挑大梁作用,努力為全省全國發展大局作出最大程度貢獻。
動能強 新質生產力開啟新賽道
寶安“工業上樓”廠房里,機械臂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加緊趕制訂單產品;在比亞迪工廠,一箱箱配件由人形機器人自主搬運至無人車,端對端進行分揀與運輸;城市上空,“從天而降”的外賣快遞忙碌不停,無人機配送和運輸“飛入”大眾生活……
深圳加快打造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成形成勢、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集中力量支持重點產(行)業、重點產品、重點集群、重點企業加快乃至超常規發展,打造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試驗示范區。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8%。
新能源汽車,駛向全球。11月18日,比亞迪第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不僅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里程碑。今年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超260萬輛,穩居“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城”。
低空經濟,加速起飛。11月5日,深圳舉行低空經濟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啟動會透露,我市將新增建設5G-A基站超8000個,全方位支撐低空經濟創新應用場景落地。中央空管委即將在六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點,深圳為其中之一。
無人機“騰空而起”。救火無人機搭載滅火彈援救高空火情;萬架無人機燈光秀表演點亮夜空;“飛碟”無人機載客空中觀光……在深圳,越來越多的無人機場景走入現實生活。
機器人“遍地開花”。工業領域,優艾智合機器人集群調度與多機協同,讓芯片廠實現整廠無人化生產;家居場景,人形機器人“夸父”不僅能榨果汁、擊掌、遞水等,還能識別物品、問答互動。
AI智能“無處不在”。 智慧跑道、“光伏+”座椅、智能觀光游覽車、咖啡機器人、全屋智能、環衛機器人、割草機器人、無人清潔船、地埋垃圾桶……一座蓮花山體驗未來新世界。
1-10月全市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其中,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電子元件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6.9%、43.0%、25.3%。
新動能已經形成,新賽道正在打開。深圳始終堅持以創新作為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通過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不斷為深圳新質生產力注入“新”意,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
面貌新 科技創新定義深圳“未來”
科技創新是深圳永恒的話題。11月14日-16日第二十六屆高交會成功舉辦。作為“中國科技第一展”,本次高交會達成意向成交金額超1200億元,吸引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5000家知名企業與國際組織參展參會,其中也不乏華為、比亞迪、騰訊等深圳本土企業集中展示前沿產品和最新技術成果的身影。
深圳創新,與青春相隨。高交會上,深圳啟動“鯤鵬青年創新創業行動”,面向全球開放,采用“賽事選拔+常態申請”的方式遴選出上千個項目、上萬名大學生和創新青年進行合作。
最新的2024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報告顯示,深圳有19個學科躋身全球前五十。這一數據不僅為深圳吸引人才提供了硬件支持,也是對整個城市創新氛圍和發展潛力的正面印證。
11月15日開幕的2024西麗湖論壇上,深圳再次傳遞出加快建設全球人工智能先鋒城市的積極信號。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發展,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國際科技信息中心等4個重大成果集中發布。深圳正在加快構建從科研到應用的完整生態鏈。(下轉A2版)
(上接A1版)
不斷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引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最新數據顯示,我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2.48萬家,成為了推動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的主力軍。隨著創新平臺載體加速建設,深圳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科技創新不僅需要平臺,更離不開強有力的研發投入。2023年深圳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2236.61億元,增長18.9%,首次實現總量和強度居全國城市“雙第二”。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深圳企業研發投入總量2085.78億元,占比93.3%,企業研發投入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
數據的背后,是深圳大膽資本、耐心資本、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等政策的加持、是企業、科研機構與政府的深度協同,彰顯出深圳的科技創新,正由單一的技術突破,轉向全鏈條的產業賦能。
韌性好 消費和服務業加快趕超
面對全球和我國經濟運行超預期因素,深圳推動消費和服務業加快趕超,供需兩端挖掘潛力。
金融滋潤實體。今年以來深圳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累計啟動并購重組項目86單,其中已完成33單,完成項目的交易總價值101.78億元人民幣,排名全國第二;11月1日,“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證券公司名單公布,深圳5家證券公司入選,數量居全國之首。
物流貨如輪轉。11月11日,我市發布30項任務清單促現代物流業發展,特別支持低空經濟企業試點發展“空地聯運”物流運輸模式;“雙十一”期間,深圳快遞企業共處理郵件快件5.97億件,同比增一成;深圳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突破3000萬標箱,同比增長13.7%。
客流匯聚四海。隨著免簽國家“朋友圈”不斷擴容,入境外籍旅客數量不斷攀升。前10月經深圳機場口岸入境的外籍人員近43萬人次,同比增長132%。其中,免簽入境占比35%,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倍多;截至11月6日,深圳邊檢總站今年查驗出入境人員超2億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3.2%。
會展聯動產業。11月1日,2023年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深圳位居總榜第四位、計劃單列市首位、專業展覽競爭力排名第三位;“海博會”走向深藍、“糖酒會”赴約“醉甜”……進入第四季度,深圳“大展連臺”,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與合作。
旅游關聯幸福。11月7日,深圳冰雪文旅推介大會透露,前海·華發冰雪世界將于明年建成全球最大室內滑雪場,新質文旅開啟新篇;明年放假新規激活深圳旅游,春節機票預訂上漲超五倍,深圳位列熱門旅游城市前八。
消費奮力趕超。深圳持續完善和豐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簡稱“兩新”)政策體系,拿出真招實措、真金白銀推動政策落地見實效, “兩新”拉動銷售超530億元,490萬名消費者參與以舊換新活動。1—10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80.82億元,同比增長1.0%。
“鵬友”多 外貿出口屢創新高
今年以來,深圳鞏固外貿領先地位保持良好勢頭,著眼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格局,大力開拓國際市場。
11月14日深圳海關發布最新數據顯示,前10個月深圳累計進出口3.76萬億元,同比增長19.2%,為歷史同期新高。
對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體進出口2.54萬億元,同比增長18.9%,居全國首位。
對東盟、中國香港地區、美國分別進出口6331.4億元、5782.1億元、3940.8億元,分別增長27.7%、14%、12.3%。
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1.32萬億元,增長24%。
盡管全球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但深圳外貿始終保持強大韌性與生機,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依舊穩固。
從產品來看,“老三樣”“新三樣”產品保持增長,電子元件等中間品增速較快。前10個月,深圳出口機電產品1.65萬億元,增長13.3%,占同期深圳出口總值的69.7%。其中,手機、電腦、家用電器等“老三樣”產品分別出口1475億元、836.8億元、806億元,分別增長2.9%、9.9%、23.1%;“新三樣”產品出口808.7億元,增長8.1%,其中,電動汽車增長52%;電子元件、電腦零件附件和汽車零配件等中間品出口分別增長19.4%、43.4%和26.5%,合計占12.3%。
深圳外貿不因某一區域或者某一產業貿易環境變化而受挫,原因在于不依賴單一市場,注重產業升級,通過多元化的國際合作,在復雜的國際環境中為自己贏得更多主動權。
信心足 重大項目頻頻落地
抓好年底投資攻堅行動,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努力擴大固定資產投資,為深圳年末奮力沖刺經濟目標再添“一把火”。 1—10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
11月14日舉行的今年深圳第三批新開工項目集中啟動活動成為一大亮點,新開工項目達276個,總投資約2160.2億元,2024年度計劃投資約304.4億元,涵蓋產業、基礎設施、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集中啟動的新開工項目中,社會投資項目146個,總投資約1842.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247.3億元,占全部項目年度計劃投資的81.0%。彰顯了社會資本的澎湃活力,體現了企業持續投資深圳的堅定信心和對深圳繁榮發展的無限憧憬。
基礎設施投資收獲“捷報”。2024年深圳的“三鐵”項目(國鐵及地方鐵路、城際鐵路和地鐵)在建里程已達626.64公里,創下歷史新高,在建項目總投資達4000多億元。
今年深圳市政府投資項目計劃的第二次調整也釋放出積極信號,由450億元調整為500億元,調增50億元。這表明深圳市政府對當前經濟運行的精準研判,彰顯出城市對投資未來穩健發展的信心。
政策護航、硬件升級、資金精準投放……深圳努力推動投資揚優勢、補短板,實現較高增長。
莫向光陰惰寸功。以奮進作筆,深圳上下正在齊心譜寫2024年最后的篇章。
久久為功、善作善成。11月21日,市委常委會提出,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以高度的責任感緊迫感,鼓足干勁、爭分奪秒,以沖刺狀態抓緊抓細抓實年底經濟運行工作,錨定目標找差距、快行動,面向全球大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工業、服務業、消費、外貿進出口等實現更好增長,全力爭取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成果。要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面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推動投資實現穩定較快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