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風投創投積極布局科技創新
日期:2024-11-0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沈勇
近日,深圳率全國之先提出“大膽資本”,將吸引集聚“大膽資本”“耐心資本”“國際資本”“產業資本”四大資本開展風投創投高質量發展行動。金融業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有了“新抓手”。
金融業已成為深圳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2023年金融業增加值5253億元,占GDP比重15.2%,稅收貢獻約1/5。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3778億元,本外幣存款余額13.6萬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9.5萬億元,均位居國內城市第三位。在最新一期國際金融中心指數中,深圳位列全球第九名。
“大膽資本”放心投“未來”
近日發布的《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公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提出,以“大膽資本”引領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到2026年,力爭形成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千億級“20+8”產業基金群、百億級天使母基金和種子基金群。
“大膽資本”是敢于且善于承擔風險的資本,這也是創投資本的重要特征之一。《征求意見稿》中“大膽資本”一詞,為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
與“耐心資本”呼應,“大膽資本”既是對“大膽試錯”提法的積極響應,又在此基礎上具有“先行示范”的深圳特色。
資本原來為什么不“大膽”?原來不少政府投資基金設置的“返投”要求一直是困擾投資機構的心病。
所謂“返投”,指政府投資基金出資子基金后,子基金按照約定比例將一部分資金投資給當地企業,這種看似“肥水不外流”的做法限制了投資機構的市場行為。
而深圳在“大膽資本”新的嘗試是:允許國資基金大膽試錯,試行財政資金“補改投”,首次提出研究降低子基金返投認定和要求。
“允許國資基金大膽試錯,不以‘收益率論英雄’,同時降低返投倍數、減少返投限制引導基金創投市場化,有利于引導資本投向更多具有新質生產力特征的未來產業項目。”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凌曲這樣評價。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耐心資本”安心謀“長遠”
深圳創投資本不僅僅需要“大膽”的嘗試,更需要“耐心”的特質。
我市提出,積極推動保險公司、資產管理機構等在深圳市設立千億級基金,主要投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和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業。支持創業機構和基金發行5-10年中長期公司債券、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增強創業投資機構籌集長期穩定資金的能力。
在耐心資本方面,推動金融資產投資公司、保險公司、資管機構等廣泛參與,拓寬創投資金來源。“924”國家金融政策“組合拳”發布以來,深圳勇當尖兵,搶抓國家關于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AIC)股權投資試點的重磅政策機遇,動員市、區國企積極對接國有五大銀行AIC機構并加速推進相關試點落地。
10月10日,深圳市財政局發布,平安人壽與深圳市政府合作設立“平安創贏-深圳市平安重大項目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00億元,險資作為“耐心資本”布局科技創新,深圳先行一步。
10月18日,“壯大耐心資本 賦能新質生產力”——“深圳創投日”耐心資本專場在南山區舉辦。本次活動集中舉行了9只AIC股權投資合作基金及1只險資合作基金的簽約儀式,合作總金額達到550億元。數量密集、規模巨大,可謂“跑步進場”。
在國際資本方面,深圳發揮前海、河套兩大平臺作用,引入更多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香港私募股權基金(LPF);在產業資本方面,我市探索設立面向企業風險投資機構(CVC)的專業化母基金,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產業并購投資。
無論“耐心資本”,還是“大膽資本”,都是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深圳將持續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環境,破除阻礙中長期資本進入的制度性障礙,更好服務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