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技”構建數字時代“深圳范”
日期:2024-10-24 來源:深圳特區報
關山月美術館展出的“新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詩與思”展覽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主辦方供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
當藝術與科技在深圳相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策劃舉辦的“藝術+科技”主題系列活動,自今年9月底開始席卷全城。一個月以來,這些活動不僅掀起觀看熱潮,深受觀眾和業內人士好評,而且呈現出深圳秉持藝術科技的理念,在深圳藝術領域打造藝術科技新高地的同時,也為深圳“創新之都”寫下生動的藝術注腳。
多個藝術場館聯動帶來前沿藝術盛宴
9月底,“再造靈境——當代藝術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以此次活動為代表的“藝術+科技”主題系列活動也正式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該系列活動囊括城市文化地標,集結了深圳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以及深圳市雅昌藝術中心等重要文化場館,呈現出深圳藝術的多維探索成果。
關山月美術館“新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詩與思”便是其中一個展覽,其結合深圳人工智能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的地域特點,涵蓋數字藝術、人工智能藝術、互動藝術、交互影像裝置等形式,營造出一個與深圳這座先鋒城市緊密結合的展覽空間。
在深圳市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以下簡稱“兩館”)展出的“敦煌美學與世界的連接·敦煌壁畫數字藝術大型公益展”,通過數字化復刻經典洞窟,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敦煌石窟的宏偉。
科技的進步也助力經典藝術作品“重生”。正在“兩館”展出的“尋夢復源·藝科融匯——作品重生的歷程”,探索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路徑。
從“2024深圳人工智能媒體藝術雙年展”,到以“藝術與科技:無界”為2024年度主題的關山月美術館公益講座“四方沙龍”,再到即將在“兩館”戶外西廣場展出的“目光深圳”——青年藝術家作品展映計劃,可以發現,數字藝術正積極探索科技、藝術與城市多維關系的互動互融。
這些展覽和活動,不僅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更將促進科技與藝術的融合與交流,展示深圳作為創新城市的魅力和活力。
數字藝術“圈粉”無數
“藝術+科技”主題系列活動舉辦以來,在鵬城掀起“打卡”熱。上周五,“新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詩與思”展覽開幕,吸引大批觀眾走進美術館,感受人工智能時代的藝術作品。與作品的互動與凝視、對望之中,他們沉浸式體驗科技為藝術帶來的無限可能。
“太震撼了!真的很科幻!”不少觀眾在觀看作品時發出這樣的感嘆。“這些具有科技范兒的展覽展現出深圳的城市氣質”,觀眾陳女士表示,非常高興能在家門口看到這么多數字藝術展覽,大飽眼福。
觀眾對數字藝術展覽的接受度比較高,以“敦煌壁畫數字藝術大型公益展”為代表的熱門展,每天的觀眾數量都相當可觀。展覽還吸引了一大批粵港澳大灣區的觀眾慕名而來。他們成群結伴,在數字化的敦煌藝術中感受中國文脈。到了周末,由于參展人數過多,館方采取現場派號的臨時措施,可見火爆程度。
此外,業內人士也對這一活動給予很高評價。數字藝術家田曉磊告訴記者,深圳在發展數字藝術方面優勢得天獨厚。“深圳是年輕城市,創新氛圍濃厚,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知名科技企業云集,城市文化多元包容,年輕的數字藝術家也很活躍。尤其是深圳的數字產業鏈條完整,為數字藝術提供了硬件支持。”
構建面向未來的文化高地
作為中國的科創高地,深圳孕育出了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其成果與發展前景令世界矚目,是名副其實的“創新之城”。
在深圳,新技術、新材料不斷涌現,現代科技的快速迭代讓藝術的創作觀念、表現形式都發生巨大變化,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更是百花齊放、枝繁葉茂,這也構成此次“藝術+科技”主題活動的立意與策劃根基。
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俊宇表示,藝術與科技的研究,是未來關山月美術館發展的重點學術方向。在他看來,深圳作為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沿城市,始終積極推動科技與藝術的互動與碰撞。關山月美術館在這一進程中,不僅致力于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的創新發展,更通過“藝術與科技”這一學術品牌,構建面向未來的文化高地。
深圳美術館副館長王新妮表示,在深圳,發展科技藝術,構筑國際科技藝術交流的前沿領域,與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創新精神最為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