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最后一公里”

         日期:2024-05-30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首席記者 焦子宇

          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高校正發揮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重要結合點的作用,著力打通科技到產業的“最后一公里”。

          記者近日從南科大獲悉,該校在成果轉化方面推出的一系列舉措正逐步取得成效:503件科技成果已完成了向產業界的轉移轉化,通過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入股等方式設立的科技企業達64家,孵化企業市場總估值超過120億元。在成果轉化鏈條中,學校技術轉移中心和資產經營公司緊密合作、高效配合,形成從科研成果到產業化生產轉化的強勁合力。

          科技創新熱火朝天 成果轉化落地成金

          自2021年南科大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啟動建設以來,學校科技成果產業化加速發展,新設立30余家高科技創業企業,存續持股的企業中,先后有19家獲得社會融資,融資總額9.8億元,獲融資的企業比例近30%,遠遠高于社會早期企業獲得融資的平均比例。

          深圳市思坦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由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副教授劉召軍及其團隊在2018年創建,在Micro-LED領域深耕多年,圍繞關鍵技術和核心工藝布局產生的知識產權逾660項,其中多項已完成轉化。劉召軍告訴記者,因看好他們的發展前景,與其合作的企業大部分都變成了公司股東。

          “深圳是創新創業之都,整座城市籠罩在創新氣氛里,南科大從老師到學生都具備‘雙創’氣質。”劉召軍表示。

          機械與能源工程系講席教授吳勇波也有同感。2017年,他從日本回國全職加入南科大,2019年與團隊創建了深圳邁菲精密有限公司。“2016年來深圳出差時,發現南科大鼓勵創新創業,支持技術落地,這改變了我對創業的看法。說實話,成果產業化是我來這所學校的主要目的之一。”

          高科技成果轉化是南科大創業企業的顯著標簽和突出競爭優勢。近年來,南科大通過轉化孵化關口前移,打通高價值專利培育到高價值技術孵化全鏈條,充分發揮學校存量知識產權優質資產功能,促進學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截至2024年4月底,學校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支撐的科技企業達104家。

          體制機制不斷優化 打造一站式成果轉化平臺

          如何促進高校科技創新的資源轉化、成果共用、利益共享,改善機制、完善產學研鏈條是關鍵。

          為保證較高成果轉化率,南科大重視校企全方位合作,分級分類高效推進產業對接,積極系統性梳理排查產業需求,建立活躍的“科研-產業”對話機制,拓展高黏度、全方面深度合作關系,服務產業創新發展。

          規章制度上,南科大出臺了一系列指引規范,從職務科技成果創業機制到科技成果賦權規則,再到國有股權處置辦法,全方位保駕護航。

          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處置機制,是南科大創業工作的一大亮點,其中不少措施在全國高校中均屬領先,是對落實《廣東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實施方案》的有益探索。2023年7月,南科大印發了《南方科技大學國有股權變動管理辦法》,規定了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形成的國有股權,可通過協議定價和公開掛牌等不同方式退出,改變了以往高校創業設立公司股權“退出難”的困境。目前已完成9宗協議定價交易和1宗公開掛牌交易,受到創業企業和投資機構的認可。

          在構建創業企業交流平臺方面,學校通過舉辦創業企業年會,促進市場、設施設備、創業心得開放共享;創辦“南科大梧桐樹”國際雙創大賽,選拔優秀創業項目。去年,學校獲批深圳市概念驗證中心,對科研成果開展技術與商業驗證,將不具備前景的設想及時淘汰,提高成果轉化率。

          在解決初創企業的資金問題方面,學校與銀行、投資機構和律師事務所建立聯系,為創業企業提供全方面顧問。2022年,在深圳天使母基金支持下,學校資產經營公司全資子公司南科分享基金管理公司作為管理人(GP)成功組建深圳首支高校科研轉化子基金——“南科梧桐天使基金”,重點投資南科大及其他深圳高校優秀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

          促進科教融合發展 培育創新人才成長

          南科大技術轉移中心統籌校內各單位資源,形成了高價值專利培育、校企深度合作、成果轉化作價投資入股設立企業的模式。學校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創業企業投后管理、股權運營、投融資賦能、雙創基地運營等專業化創業服務和產業生態培育,通過持續性知識產權投資與股權退出,鼓勵高校技術輸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吳勇波對此深有感觸:“學校對初創型企業的幫助很大。以學校資產經營公司為例,一是提供市場、投資機構等各方資源和需求;二是鏈接資金和場地;三是通過舉辦研討會,增進經營經驗交流;四是提供人性化管理,為企業融資、風險把控、提供天使基金。”在他看來,初創企業有了高校信譽支持,投資公司才會增加信任;有了人才支持,發展動能才會源源不斷;有了科研支持,創新基礎才更加堅實。

          目前,南科大孵化企業累計吸納800余名大學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就業,部分企業已步入高速發展軌道。

          “工科人才培養離不開產業,關在象牙塔里是不行的。”吳勇波認為,產學研工作對于高校教學幫助巨大。“教會他們發論文不是最終目的,教會他們如何讓技術落地,培養應用能力和實操能力才是。”

          為此,吳勇波在講課時會結合實際產業研發,在寒暑假,歡迎同學到公司去實習。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讓科教融合發展結碩果,也是教授們在創業過程中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