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新質文博時髦好看又好玩

         日期:2024-05-28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沈勇

          5月27日,第二十屆深圳文博會落下帷幕。盛會佳期,驀然回首,人們會發現新質生產力正攜手傳統文化產業相伴而行。新質生產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賦能,創造高質量、高品質的文化產業原創性內容,推動內容生產模式、產業組織形態變革,進一步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環,牽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新質生產力涌動文博會

          “著力為新質生產力企業、機構搭建展示交易平臺,促進業界交流融合,促進科技充分賦能文化產業。”文博會新聞發布會上,深圳這樣描繪。

          文博會現場,華為展示文化大模型,可為文化行業提供自動文生圖、自動標注、文化知識問答和搜索、知識圖譜生成等,為整個文化產業提高生產效率,減少成本。

          在智能技術的支持下,云端旅游正成為現實。華為帶來了基于HUAWEI Vision Glass眼鏡的XR文旅解決方案,為景區賦能數字化的導覽和講解服務。可應用于各種文旅場館,為游客帶來更加智能化、沉浸式的游覽體驗。

          在AI技術支撐下,李白、杜甫不再遙遠。云天勵飛展示一系列搭載了“云天天書”多模態大模型的消費產品,包括AI相框、AI繪畫機、AI智能體等,觀眾可以在現場體驗使用AI生成各類風格的個人藝術照。

          科大訊飛帶來了新一代認知智能大模型——訊飛星火大模型。據悉,該模型具有跨領域的知識和語言理解能力,能夠基于自然對話方式理解與執行任務,并持續“進化”。

          眾多科技企業為文博會渲染“賽博”風,AI、VR/AR、區塊鏈、元宇宙……紛紛向文化產業拋來繡球,現場觀眾也“亂花漸欲迷人眼”,驚嘆新科技的五彩斑斕。

          文化產業“吐故納新”

          面對新科技的邀約,文化產業也迎面趕赴,“新質文產”的腳步讓文博會典雅又時髦、好看更好玩。

          VR游戲讓非遺“活起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展區,“西夏陵高沉浸式體驗空間”觀眾戴上VR設備后,仿佛置身賀蘭山下的沙漠中,遠處是行走的駝隊,一只鷹在高空飛翔……跟隨數智人導游慢慢走近陵墓,月城、陵城、陪葬的雕塑等一一映入眼簾。

          AI展示讓逛展妙趣橫生。河南館的“商朝女戰神”婦好引人注目。屏幕中的她對觀眾關于歷史與考古的提問對答如流,仿佛一位富有海量文博知識的學者,成為神經網絡打造的國內首個專家型考古數智人。

          元宇宙打破時空枷鎖。香港展區中央有一條被LED屏幕包圍的沉浸式長廊,呈現出中環、獅子山等香港地標性景點,烘托香港新舊交融的獨特情調。

          香港元宇宙游戲工作室Index Game帶來以香港九龍城寨為背景的游戲,“最近,電影《九龍城寨》很火,而現實中的九龍城寨已被拆除,我們通過建構虛擬世界,把記憶帶回現實。”工作室負責人介紹。

          南京展館以“南京是座博物館”為主線,通過數字化技術呈現和博物館建筑剪影等設計元素,讓觀眾在數字圖景中開啟“博物金陵”之旅。

          上海展館,觀眾嘗試用AI圖像生成技術生成自己想要的作品,體驗AI繪畫的樂趣。

          新質文產煥發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新質文產煥發新動能。文博會成為“文化+科技”的“展示場”和“交易場”。

          “我們不但收獲千萬元訂單,還招到外籍員工。”上海氦豚機器人公司參展商韓兆林興奮不已,“明年不但來,要擴大規模,還要邀請更多商業伙伴來。”他說。

          日均交易超百萬、數千萬訂單、上億級合作項目……在這屆文博會上,眾多尋商淘金的科技企業和文化展商,在深圳尋機遇、尋交易、尋合作,成效顯著。

          2022年就在文博會上聲名鵲起的國內頭部AI交互應用場景制造公司來畫科技,目前正積極拓展阿聯酋、沙特等市場,創始人魏博說:“此次參展文博會展示AI實現下一代交互方式,希望依托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新產業、新模式,帶動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為什么是文博會、為什么是深圳,對新質生產力與文化產業交融發展具有這樣的魅力?

          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科技”的產業發展新模式,把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業態予以推動,以創新科技賦予傳統文化以新形式、新內容,一大批文化科技企業在這里迅速崛起。其中,超25%的規上文化企業具備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

          與文博會同成長,20年來,深圳文化產業保持著年均超15%的發展奇跡,文化產業增加值由2004年的163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750億元,增長近17倍,占全市GDP比重由4%左右穩步提高到8%左右,文化產業作為地區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地位不斷鞏固,文化產業增加值已經多年居于全國各大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