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聚勢成形
日期:2024-05-21 來源:深圳特區報
19日,采訪團走進南方科技大學。在機器人研究院,院長戴建生講述機器人的應用和突破,現場變換自如的第二代全息變胞機器人讓媒體記者們拍照稱奇。 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鋼 攝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鄧紅麗 吳凡 戴曉蓉 焦子宇 鄭寬
5月18日至20日,由中宣部組織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深圳。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求是》雜志等中央、省主要媒體70余名記者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深入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基層進行調研采訪,挖掘展示深圳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做法和突出成就。
科技賦能產業“攀高向新”
5月18日,采訪團首站來到光明科學城,實地走訪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院所,感受光明科學城強勁澎湃的創新脈搏。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在合成生物大設施4樓的合成測試平臺,一個個全自動運行的功能島吸引了媒體記者們的目光,這些功能島相當于全自動化運行的“車間”,多個“車間”組成一條生命的流水線。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合成所副所長、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總經理袁海介紹,合成生物大設施是具備大規模、自動化、高通量開展合成生物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當于智能化的“生命鑄造工廠”。
“‘鑄造工廠’能造什么?”“成果產業化的周期能縮短多少?”“目前孵化了多少企業,發展情況如何?”記者們的問題接連不斷,受訪人員一一解答。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就像高速公路,能讓技術跑得更快。”深圳先進院合成所產業創新與轉化中心主任、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總經理羅巍表示,“合成生物是個新興產業,和深圳很襯。在全市重點培育的‘20+8’產業集群中,合成生物位列8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之首。”
近3年,國內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業約40%落戶深圳,光明區集聚了其中近80%。光明區支持打造恒泰?!とA南醫谷、衛光生命科學園等超50萬平方米合成生物專業園區,形成“中心創新、圈層創業”綜合體2.0模式,累計吸引104家合成生物企業落地,產業集群總估值300億元。
當日下午,采訪團一行先后來到深圳灣實驗室、深圳醫院科學院。短短半年,深圳醫院科學院已從毛坯房變成現代化的實驗室和辦公場地。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空間里,藏著許多巧思,科研人員直接參與實驗室和平臺設施的設計、裝修與儀器選擇。
科技日報深圳站站長羅云鵬表示,深圳短短幾年間打破源頭創新到產業發展的壁壘,為科研人員“登高搭梯”,值得點贊。
新型研究型大學真的很“新”
5月19日上午,采訪團一行來到深圳巴士集團,在超充站現場見證“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速度,走進智慧調度中心觀摩新科技在公交運營中的應用……切實感受智慧交通給城市生活賦予的新能量。
超充站工作人員介紹,在深康充電站,有一組集超充、光伏、儲能、V2G于一體的綜合能源設施,這一設施將光伏站、儲能站、電動汽車充放電站融為一體,實現了“多站合一”,搭載的EMS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根據實時天氣、電價、新能源車電池狀態等信息,實現站內光伏、儲能、汽車充放電統一管理和智能調度,形成局域微電網、虛擬電廠。
據了解,目前深圳已累計建成超充站362座,實現超充站、充電槍數量已超過加油站、加油槍數量。
隨后,采訪團來到深圳巴士集團智慧管理中心,這個中心集合了數據、監控、調度、服務、指揮五大職能,是巴士集團大數據的匯聚地和公交的“智慧大腦”和“指揮中樞”,每天處理一億條以上的公交大數據。
5月19日下午,采訪團來到南方科技大學調研采訪,這也是“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廣東之行中的唯一一所高校。
“新型研究型大學真的很‘新’?!睍r代周報記者郭美婷說,南科大是一所快速發展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學校發展歷程本身就是深圳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案例。
在南方科技大學,采訪團在領略校園風光之余,更深入到各個實驗室中進行探訪。在機器人研究院,變胞機器人模仿不同哺乳動物和節肢動物的形態和運動特點,還在現場跳起了《極樂凈土》,吸引了現場記者們的“長槍短炮”。在冷凍電鏡中心,記者們在屏幕上觀看冷凍電鏡下的生物大分子結構成像,這一“超級放大裝置”將服務生物大分子結構和細胞亞結構解析、藥物研發、新發突發傳染病、精準醫療等生命科學領域前沿學科以及多項前沿技術的科研和教學工作,讓見多識廣的“老記”們也倍感新鮮。
南科大黨委書記姜虹在與采訪團座談時表示,學校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所開展的探索,包括加快建設重大科研平臺和大科學裝置、快速推進有組織科研、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等。
多領域發力向“新”而行
5月20日上午,采訪團一行來到中興通訊總部,實地了解深企在信息通信領域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新進展。
今年是5G-A商用元年,以5G-A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正成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來自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的代表紛紛談到,此次采訪發現中興通訊5G-A已具備端到端商用能力,已在地鐵、游輪、XR新文娛、媒體新制播等多元化場景實現應用,這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新動能。
低空經濟加速起飛有了更多支撐、“消費級”衛星互聯網即將普及……采訪團走訪中興收獲最新“猛料”。低空領域的通感一體技術可實時感知低空航空器的飛行速度和軌跡,為無人機的管理和控制帶來科技抓手,促進低空安防、物流運輸、應急救援等加速發展;中興通訊已聯合運營商完成多場景5G NTN手機直連衛星驗證,在浙江舟山進行業界首個用于海域覆蓋的NTN外場測試,實現海洋水質監測、船舶監管、環境數據監測、應急通信等多個場景應用。
當天下午,采訪團來到云天勵飛調研采訪,云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向媒體記者介紹通用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與思考。陳寧說,云天勵飛作為深圳本土一家人工智能的企業,一直在推動自進化城市智能體戰略的落地,自進化城市智能體是中國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條特色路徑,也是中國實現社會治理機制和能力現代化的一條基礎路徑。調研期間,云天勵飛也向采訪團介紹自研大模型和芯片的進展,其最新研發的十億級模型,它的性能達到了百億級效果,已經超過市面上大部分的百億級模型。
羅云鵬表示:“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云天勵飛以其技術、產品和一系列解決方案,讓我們看到了深圳企業向‘新’而行的進階探索,印象深刻?!?/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