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深企“走出去”投資設企超萬家

         日期:2024-05-20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過去一周,深圳市政協連續組織召開4場“深聊會”,圍繞投資促進、貿易發展、金融服務、創新合作4個方面,邀請各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和政協委員,為推動深圳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積極建言。

          探索專精特新企業出海商業模式

          近年來,深圳市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有序推進“開拓國際市場”。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深圳市企業累計在全球147個國家和地區投資設立的企業及機構首次超過一萬家,達10042家,中方實際投資額890.7億美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位于前列;深圳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2236.8億美元,在全國各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深圳專精特新企業及其產品在“走出去”方面有較強的優勢。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有關負責人建議,支持有能力的行業協會在拉美、東盟、東歐等境外主要新興市場設立專精特新產品及技術虛擬分銷中心,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本土化的展廳、通關、法律、稅務、市場推廣、經貿信息等政策咨詢和服務。建議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國家為基地,探索專精特新企業出海商業模式,并予以政策、資金等等方面的支持。

          大力吸引國外資本投資深圳科技企業

          既要推動企業“走出去”,也要把國際企業和資金“請進來”。市投資促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正加快出臺利用外資政策措施,從推動重點領域對外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投資便利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等4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

          同時,該局將積極開展專項招商計劃,一方面以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美國等為主攻方向,重點招引世界500強、行業龍頭、隱形冠軍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和研發中心等。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中,以中東、新加坡等為主攻方向,重點引進主權投資基金、家族企業,爭取以股權投資模式與我市創新型企業合作,并延展向“鏈主”項目上下游重點環節開展投資。該負責人還建議,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吸引國外資本投資我市科技企業。

          傳統服務貿易亟待擴容提質

          提升服務業開放合作層級是深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要方面。市服務貿易協會調查顯示,當前深圳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旅游、運輸、建筑等傳統服務行業,金融和信息技術等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型行業體量較小。

          “要推動傳統服務貿易擴容提質。”市服務貿易協會負責人建議,要加快構建高效跨境物流綜合服務體系,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航運服務機構,拓展國際中轉、船舶租賃、維修管理等航運服務產業鏈。借助過境免簽等政策紅利,爭取實施更加便捷的離境退稅政策。同時,積極推動世界頂級IP旅游項目落戶深圳,緩解旅行服務進出口貿易比例失衡。

          (下轉A4版)

          (上接A1版)

          該協會負責人還建議,要積極開拓通信、金融、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服務貿易新領域,不斷提升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和特色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比重,重點聚焦知識產權服務、云服務和數字內容進出口,打造深圳服務貿易發展新引擎。

          讓高層次人才愿意來樂意留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深圳廣聚世界英才。截至2023年底,我市A類外國高端人才達到3000多人。“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引才理念被廣為傳播、接受。

          不過,深圳市工商聯調研發現,當前深圳高端人才仍難以滿足科技創新需求。因此,市工商聯建議完善創新人才的培養、吸納和激勵機制,夯實深圳的人才基礎,比如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探索通過薪酬談判制在全球招募高端人才團隊,優化人才“愿意來、樂意留”的環境。

          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2023年也進行了一系列調研。調研顯示,當前,深圳高端、適配性人才仍然缺乏,新型研發機構表示缺乏戰略性科學家、行業領軍人才等高層次科技人才,民營高科技企業也面臨高層次人才短缺的突出問題,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數量不足、用人成本高,難以滿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因此建議提升深圳人才政策的認定標準與產業需求的適配度,讓企業看重的實用型、專業型人才不因學歷等硬性門檻而無法享受人才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