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哈合作展示“特區范兒”
日期:2024-05-17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雅麗
第八屆中國—俄羅斯博覽會(以下簡稱“中俄博覽會”)5月16日至21日在哈爾濱舉行。本屆博覽會以“合作、互信、機遇”為主題,匯聚44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1個省區市的1400余家企業,共同開拓經貿合作與文化交流的新機遇。
深圳企業攜帶的創新技術和產品、深圳與哈爾濱對口合作等項目悉數亮相哈爾濱國際會展中心,展示深圳經濟特區風采。本屆中俄博覽會,深圳企業帶來哪些新技術?新產品?深哈合作有哪些新進展、新趨勢?記者帶你一探究竟。
深圳元素閃耀中俄博覽會
本次中俄博覽會上,深圳展團近30家企業參展,展館面積138平方米,涵蓋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智慧顯示、智能穿戴、工業設備等大量設計新穎、實用性強的產品,體現了科技與生活的緊密結合。在眾多參展企業中,深圳企業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充分展示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以及濃厚的創新氛圍。
“希望以深圳技術撬動東北新能源市場。”慧馳科技負責人廖先生滿懷期望來到本屆博覽會。“在此次展會上,我們重點展出了矩陣式全柔液冷充電堆,這一產品不僅采用了先進的液冷散熱技術,而且通過矩陣全柔性分配和全站功率共享等設計,滿足了高效充電的需求。”他說,“我們期望將深圳的創新力量與哈爾濱的市場力量相結合,共同為建設綠色、智能的交通生態系統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支撐。”
針對海外市場的差異化需求,深圳企業在產品研發上做足功課。
“我們這次帶來的智能裝備,如激光打標機和工業焊接機,都是針對輕工業加工需求而設計的。”大族激光負責人楊先生說,“這些設備不僅精度高,而且操作簡便,能夠適應簡易型加工場景。期待借助博覽會這一平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促進貿易交流。”
“在籌備參展此次博覽會的過程中,我們積極為企業牽線搭橋,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與服務。借助深圳與哈爾濱對口合作的契機,確保深圳企業能夠順利參展,并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一平臺展示自身優勢。”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博覽會,深圳企業不僅能夠尋找到新的商機,還能與國際新興市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深哈產業園樹立對口合作典范
“深圳經驗”如何轉化為“冰城實踐”?在中俄博覽會中的深圳(哈爾濱)產業園區(簡稱深哈產業園)展示板塊,可以尋找到答案。現場資料顯示,2019年5月,哈爾濱市政府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深哈產業園,深哈合作以此為契機,在創新區域合作模式上進一步深化。
經過4年多的發展,深哈產業園呈現蓬勃發展之勢,在產業招商、政策創新、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為哈爾濱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深哈合作的重要載體,深哈產業園以“能復制皆復制、宜創新即創新”“帶土移植”等理念和做法,探索深圳“飛地”經濟模式,以深哈產業園為改革“試驗田”,助推哈爾濱振興發展。截至目前,共完成30項政策復制,有力推動了哈爾濱改革創新與發展活力。同時,引入深圳創新投、高新投在園區注冊設立10億元和1億元產業基金,為培育哈爾濱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堅實基礎。當下,深哈產業園已建立起多方共建、資源共享、互利共贏、開放合作的發展格局。
借助深哈合作國家戰略機遇,深哈產業園構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智能制造及現代服務業為主的“3+1”現代產業體系,培育一批未來引領型企業,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高地。
截至目前,園區累計注冊企業653家,注冊資本金238.51億元,累計入駐項目75個,包括北京奇安信、思靈機器人、善行醫療、惠達科技、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頭部企業。2023年新增24個項目,引進奧瑞德光電、科達視訊、北科生物等上市、頭部企業,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產業集聚度達80%。土地招商新增投資總額4.7億元。其中,松菱科技RFID電子標簽項目土地摘牌、哈工大衛星總部基地實現開工建設。2023年園區預計實現產值42億元,同比增長33%,利潤總額1.48億元。
深哈產業園負責人何先生向記者介紹,自兩市合作共建深哈產業園工作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對口合作典型經驗向全國推廣以來,園區已成為深哈對口合作成果的重要展示窗口,2023年園區共接待國內外省市來訪千余人次。
深哈合作共繪區域協調發展藍圖
2017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東北地區與東部地區部分省市對口合作工作方案》,正式拉開了深哈對口合作的序幕。按照“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市場運作、法治保障”的原則,兩市充分發揮優勢與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共謀發展。
如今,兩市緊密圍繞服務國家戰略、產業發展、人才交流、項目合作等關鍵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兩市高層共開展14次互訪交流活動,兩地人才干部培訓調研100人次。合作以來,兩市累計實施合作項目148個,完成投資418.4億元。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這背后離不開兩市的提前謀劃、及早部署。《深圳市與哈爾濱市對口合作2023年工作計劃》明確圍繞強化統籌協調、加強互學互鑒、夯實重點領域合作、做優做強深哈產業園、搭建合作平臺等五大方面,提出22項合作重點任務,兩地相關部門、區縣和市場主體得以進一步精準對接、務實合作。
服務更加高效,營商環境更加優化。哈爾濱市新區建立重點產業人才認定分類機制,為人才提供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優質高效服務;哈爾濱市營商環境局實現與深圳“跨省通辦”業務,在哈爾濱就能完成辦理深圳市42個部門2713個事項,包括社保、醫保、民政等方面服務民生事項,幫助在哈爾濱落戶(居住)的深圳企業(群眾)解決難題。
產業協作穩步推進。2023年以來,兩市推進續建項目40個,完成投資9.7億元,包括哈爾濱新區萬科中俄產業園等;推進新建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18.6億元,完成投資1.7億元,包括脈圖代謝組學數字生命研發創新中心、哈爾濱創意設計中心、國基農副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項目、賓縣長青擴建燃氣鍋爐建設項目;推進竣工投產項目3個,包括瑞恒紅土基金項目、高熱通量石墨烯基散熱材料產業化項目、藍昱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新簽約深哈對口合作項目27個,計劃總投資186.7億元,包括黑龍江大型無人直升機研發生產及民用項目、黑龍江大健康總部基地項目等。
開放合作成效初顯。兩市支持黑龍江和深圳企業合作開展跨境供應鏈出口業務,助力深圳企業借助俄速通海外倉和線上中國品牌集成店鋪等海外渠道拓展俄羅斯市場;同時,合力支持深圳企業在俄歐等國家或地區建設運營跨境電商公共海外倉,目前深圳企業在俄建設運營海外倉面積近5萬平方米。
“如今,深哈兩市還在科技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國企合作等多領域進行全面深化合作。”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兩市將繼續凝聚合力發展,全力將深哈合作打造成為對口合作全國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