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提升居民獲得感從設計開始

         日期:2024-05-1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尹傳剛

          2024版《深圳市建筑設計規則》將于近日正式發布,新修訂內容包括減少住宅公攤面積、增加社區體育活動場地附屬設施、優化綠化覆蓋率計算方式等。

          規則是鐵規矩、硬杠杠。一方面,2024版《規則》有助于提升建筑品質,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另一方面,2024版《規則》修訂處,處處可見增強居民獲得感的用心。可以篤定地說,獲得感體現于文件的字里行間。

          獲得感之一來自住宅公攤面積的縮小。在大多數人看來,公攤面積,自然是越少越好。2024版《規則》把過去計入公攤面積的避難層、機房等公共面積,列為“不計容面積”。這意味著,在深圳,住宅的公攤面積勢必將減少,市民群眾的得房率會有效提高。毋庸諱言的是,長期以來,在大多數業主心里,公攤面積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糊涂賬。相關部門當以此為契機,加強監管,讓深圳地面上的開發商不敢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在計算公攤面積上蒙蔽和欺騙業主。

          建筑設計必須回歸人的尺度,強調人的存在和需求,注重市民在城市空間中的體驗。這也體現于本次修訂的條文中。比如,優化了城市公共通道、架空綠化/休閑等核增空間要求,增加了防墜落設施等核增功能;優化了綠化覆蓋率、建筑覆蓋率等計算方式。諸般調整,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同時,2024版《規則》還調整了廠房、倉庫、物流建筑的層高管控要求,注重站城一體化及地上地下復合開發。這鮮明體現了促進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意旨。

          建筑設計規則,是個“關聯詞”,既關乎居住品質,也影響房屋成本,還涉及城市規劃。2024版《規則》體現了深圳牢牢抓住讓市民群眾安居這個基點,在空間尺度、全生命周期設計管理上積極探索“從好房子到好小區,從好社區到好城區”的努力,有助于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

          安居和樂業都是民生。2024版《規則》注重打造高品質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回應了市民群眾的諸多需求,增加了民生福祉。落實到位,可讓城市更具魅力、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