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創新為引領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日期:2024-05-08 來源:深圳特區報
■ 張林
深圳市科技創新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先行示范區“走在前列、勇當尖兵”的總要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構建“科技-產業樹”,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比保持95%左右,建設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全方位打造創新之城,以科技創新之進,拓產業創新之路,最終成高質量發展之效,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深圳樣板。
一、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在過去“6個90%”創新密碼的基礎上,有組織推進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等3類基礎研究,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增強產業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
一是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規劃”,打造科研經濟新模式。用好20億元市科技創新種子基金。重大項目試點貸投補聯動,推動重大專項引入配套投資基金和無抵押貸款,聯動社會資本參與市重大專項。統籌建設河套光明西麗湖等創新平臺和國家實驗室等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等創新載體取得標志性科研成果,支持香港和國際創新資源在河套布局;加快“鵬城云腦Ⅲ”和超算二期建設,在光明科學城形成計算基礎設施“超智一體”格局;用足用好部省市共建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機制,建設X9高校院所聯盟成果轉化基地。
二是前沿導向的探索性基礎研究。實施基礎研究“深研”規劃,圍繞數理科學與交叉前沿、新一代信息與計算技術等12個重點領域布局150個基礎研究重點項目。組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牽頭或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強基礎研究穩定支持保障,通過市科技研發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多元力量支持。加強基礎研究平臺和大裝置的布局。設立市自然科學基金委,加強基礎研究的開放合作,吸引全國全球最優秀的基礎研究力量來深圳發展。
三是市場導向的應用性基礎研究。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和創新研究院,探索“企業出題—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聯合答題—成果共享”的運行管理模式,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活躍的大中小企業創新生態,采取“財政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多主體協同共建”方式,新增概念驗證中心和中小試基地20家以上。
二、布局建設未來產業。未來產業階段,技術發明超越科學發現,成為主要關注點。高校、產業、科研機構的深度融合是這一階段科研的主要特征。深圳8大未來產業集群,成熟程度不同,要分類施策,各按步伐,共同前進。圍繞合成生物、光載信息、智能機器人、細胞與基因等產業強化前沿技術研究和技術應用,圍繞腦科學與腦機工程、深地深海、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等產業開展重大科學問題研究,為形成新產業新動能集聚創新能量。
一是開展科技重大專項。面向未來產業需求梳理重大攻關任務清單、前沿顛覆性技術問題清單及相對應的應用基礎研究問題清單,針對性布局科技重大專項,開展“需求出發、應用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以項目經理人制,創新科技攻關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拓展實施前瞻性、顛覆性科技項目,推動取得重大原創科技成果。
二是加快重大平臺建設。建設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的多層次科研載體體系,爭取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及轉化基地在深布局,建設廣東省實驗室、市重點實驗室等創新載體,推動各類創新平臺和載體協同聯動、錯位發展,積極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三是探索設立新領域新賽道專項支持計劃。瞄準未來產業重點方向,支持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等建制化力量研究提出新領域新賽道清單,支持科研團隊開展以挖掘新領域新賽道為目標的研究,形成“運用一代、研究一代、儲備一代”的新賽道可持續發展梯隊。
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培育壯大網絡與通信、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出題、科研答題”模式,把實驗室建在企業里,完善企業需求和科研供給的高效對接機制,深度掌握產業真需求,推動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
一是加快探索新型舉國體制深圳路徑。加強承接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和重大科技項目,推進“有組織的科研”“有組織的轉化”。實施科技重大專項,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鍛造“撒手锏”技術,研發更多“根技術”,以技術攻關來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并積極催生新產業。
二是完善產業全鏈條基金體系。加大對新興產業重大項目投資力度,構建專注前沿技術創新和早期初創企業的基金資助框架。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支持市區兩級政府引導基金發起設立產業子基金。
三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按照“切大塊、辦大事”的原則,實施市區研發投入聯動計劃,發揮市科技研發資金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硬核力”、產業體系“競爭力”。構建上下游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四、市區協同共同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我們將扎扎實實地抓,從科學邏輯出發,市區共同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具有深圳特點和深圳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站上世界科技產業發展之巔,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比如,合成生物——加速熟化,開始打糧。以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基礎平臺,以全國重點實驗室為創新源頭,以國家生物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為轉化引擎,構建“原創發現—技術突破—工藝開發—生產放大”全過程合成生物產業創新體系。光載信息——強者愈強,新者領跑。依托區域協同、多平臺聯動,快速布局光感知,領先布局光通信,提前布局光計算,推動深圳光載信息產業創新發展。低空經濟與空天——乘勢而上、集群發展,一體化同步規劃發展航天、航空、低空。組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構建低空飛行設施網、空聯網、航路網、服務網“四張網”,在商業應用、管理制度、運行標準等方面先行先試,拓展應急、安防、氣象等政務場景,發展直升機通航、無人機配送、低空游覽等商業場景,打造“天空之城”。
(作者系深圳市科技創新局黨組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