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工作多流汗 述職不冒汗

         日期:2024-04-29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莊媛

          4月28日,深圳市2023年度生態文明建設考核現場陳述會召開。這一連續實施17年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品牌,被新華社譽為“生態文明第一考”。

          只有工作多流汗,才能述職不冒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做得怎么樣,用實實在在的數據說話。考核立起了指標“硬杠杠”,也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具有很強的導向性、科學性、可操作性。

          無須諱言,過去在一些領導干部的觀念中,GDP和基礎設施是“顯績”,“一俊遮百丑”;生態環境是“潛績”,投入多,見效慢。這樣的考核仿佛一道“緊箍咒”,考出了“一把手”的責任和壓力,也考出了深圳綠色發展水平的新提升和好氣質。如今,深圳空氣質量穩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城市更美麗,“山海連城綠美深圳”深入人心。

          綠色發展,馳而不息。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不是為了評功排座次,更不是造勢走形式。歸根究底,考核比的是真抓實干,拼的是實績實效,為的是民生福祉,為的是子孫后代。因此,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考核評價體系要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既要時刻關注現實新動向、新問題,將其及時納入考核范圍之內,以“綠色指揮棒”促保護促發展;也要重視政府、企業和公眾的溝通、協商和互動,以高質量考核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此外,也要高度警惕任何“擦脂抹粉”“表面功夫”“弄虛作假”的可能性,堅決杜絕“運動式”“突擊式”“刮風式”干工作。

          二是各級各單位要敢于直面問題、動真碰硬。生態文明要算長遠賬,即便是考核合格的單位,也不能安心躺在“功勞簿”上,要多想想還存在什么短板、怎么能做得更好。對問題不躲閃、不回避,對原因挖深挖透、舉一反三,推動生態環境更優、綠色發展更上層樓,讓民生福祉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