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持續回升迎來“開門好”——解讀深圳“一季報”
日期:2024-04-2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 沈勇
深圳“一季報”昨天公布,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實現“開門好”。從數據看,深圳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活躍度在持續提高,新動能新優勢在持續增強,“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發展態勢愈加穩固。但也有少量指標不及預期,值得有關部門重視并采取有力政策措施加以改進和提升。
高位增長很不易
一季度,深圳GDP實現8314.98億元,同比增長6.4%。這個數據很亮眼,很不易。
作為全球經濟十強城市,深圳在如此大的基數上、在如此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下實現這一增速,超出了很多人包括專家的預期。這彰顯出深圳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三次產業結構日趨合理。一季度,深圳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98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812.3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5497.68億元。
持續較高速度增長的動能在哪里?
在于堅持高質量發展;在于改革不停步;在于創新謀變求發展;在于及早謀劃主動作為。
深圳堅持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下轉A4版)
(上接A1版)
這兩年,深圳接連出臺一系列產業政策,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鴻蒙歐拉之城、超充之城、數字孿生先鋒城市、極速先鋒城市、數字能源先鋒城市、人工智能先鋒城市……不斷補鏈、強鏈、延鏈,攀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龍年新春首個工作日和次日,省、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接連舉行,對全年重點工作作出動員部署,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搞建設、心無旁騖抓落實。
從“一季報”看,深圳頂住了外部壓力,克服了內部困難,各項工作和全市干部群眾的努力獲得了回報、收到了實效。
工業經濟現“三好”
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比上年同期提高7.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3.1%。
這幾個數據,令人驚喜。
要知道,深圳過去兩年連續實現全國城市工業總產值、工業增加值“雙第一”,今年首季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這是非常難得的。
這組數據表明,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的戰略正在實踐中和時間的推進中不斷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進一步觀察,一季度深圳37個大類行業中,25個實現正增長,12個增速在兩位數以上。主要行業大類中,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4.1%;第一支柱產業電子信息業加速復蘇,增長16.7%。
主要高技術產品產量持續快速增長,3D打印設備、電子元件、服務機器人產品產量分別增長62.9%、72.0%、45.6%。
汽車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增長22.6%。比亞迪銷量保持領先,一季度在全國的銷量達62.6萬輛,增長13.4%,3月再度實現月銷超30萬輛。
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手機銷量總體低迷,但深圳品牌逆勢增長,華為、榮耀銷量分別增長69.7%、11.5%。
重點產業好、重點企業好、重點產品好。深圳工業“三好”,得益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前瞻布局“20+8”產業集群,持續激發了新興產業活力,夯實了先進制造業底座,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深圳正積極培育壯大更多適宜發展壯大的風口產業、未來產業,加快打造更多優勢產業,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投資還是“壓艙石”
一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0%,比1-2月加快4.0個百分點。
投資是反映經濟信心的最直觀指標之一。這個指標充分表明,全球投資者堅定看好深圳、信任深圳、投資深圳。
分項來看,工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80.1%。其中制造業投資拉動作用顯著,增長88.6%。高技術產業投資活躍,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06.1%,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投資增長111.1%。
重大項目投資,是當前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更是未來的經濟增長點。深圳當前工業投資幾乎成倍增長,可謂是為未來種下了一片“搖錢樹”。
今年,深圳計劃新開工的3個百億級、10個十億元級工業投資項目中,協鑫、中海油項目已開工,預計二季度還將開工6個,三季度開工3個,四季度開工2個。
外商堅定看好深圳。2023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8002家,同比增長86.6%;今年外資來深勢頭依然不減。
蘋果公司宣布今年在深圳新設應用研究實驗室,預計投入超10億元;德國海克斯康華南生產制造基地等一批外資項目簽約落地,推動一季度全市外資投資增長82.9%。
不僅如此,深圳還儲備了一批重點項目。目前,深圳正在制訂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推動制造業、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將成為拉動深圳投資增長的重要力量。
外貿“新老三樣”齊飛
一季度深圳的外貿進出口著實引人關注。全市進出口總額10202.88億元,同比增長28.8%,其中出口居內地城市首位。
單季破萬億,這是10年來首次。
深圳進出口的澎湃動能,來自電動汽車、鋰電、太陽能電池“新三樣”和電器、服裝、家具“老三樣”比翼齊飛,先進制造業與傳統產業共同發力。
從出口市場看,深圳對“一帶一路”國家和對歐美日的出口并駕齊驅。一季度,在全國對歐美日出口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深圳對這些地區的出口增長顯著。深圳的出口產品結構、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民營企業是深圳出口的主力軍,受國際形勢影響較小。尤其是新能源車的出口、跨境電商的出口,增長都格外顯著。
消費活力在釋放
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63.84億元,同比增長4.3%。
相比其它主要數據,這個指標與人們的直觀感受有一定偏差,也不及預期。但在去年消費首次破萬億的基礎上實現這個增速,也有積極意義,個中還蘊藏著一些積極因素。
深港“雙向奔赴”消費持續升溫。一季度,深港跨境旅客人次同比增長162.6%,帶動倉儲會員店消費火爆,前海和龍華山姆銷售額增速均在20%以上。
重點商圈“出圈”。一季度,全市21個重點監測商圈的客流量和營業額分別增長20.9%、22.3%。
文旅市場保持火熱。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4298.05萬人次,旅游收入593.34億元,分別增長50.2%和50.7%。
新興消費,正在激發活力。“打飛的”游梧桐山、深珠跨海“飛行出租車”、無人機“空投”外賣等在深圳相繼實現落地,低空經濟成為新消費領域的一道風景線。
寵物經濟、網紅經濟、直播經濟……新需求、新業態、新風口,深圳正在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這些隱憂待消除
“一季報”閃現出不少亮點,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暗藏著一些隱憂。
消費數據與主觀感受背離明顯。一季度深圳地鐵、鐵路、航空、口岸等客流保持明顯的增長態勢,常住人口呈回流勢頭,會展、商務一片火熱。但這些并未轉換為消費的高位增長,在數據指標中沒有得到體現。
從單月數據看,工業、外貿進出口等數據3月份出現回落。這給工業和外貿的穩增長帶來隱憂,值得有關部門高度警惕并未雨綢繆。
此外,CPI、PPI等價格指數長期保持低位,金融業增速也在低位徘徊,房地產業仍處于“深冷”區間,部分行政區的增長速度不及預期,這些都令后續增長承壓。
時不我待。冷靜看待成績,坦然面對問題,全力消除隱憂,盡快補齊“短板”。人們期待看到深圳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