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發力解決數智時代青年就業問題
日期:2024-04-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重點就業人群,青年就業質量關系國計民生。在數智時代有效解決青年就業問題,已經成為落實就業優先政策之關鍵。
數智時代對青年就業面臨新形勢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深深嵌入經濟社會發展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數智時代已然來臨。在勞動就業領域,數字技術極大提升了勞動生產率,但同時也對青年就業提出了全新挑戰。
一是AI失業帶來的技術性失業加劇。不可否認,AI開發及應用創造出了新的就業崗位,但由于其可開發出機器智能來勝任甚至取代人類工作,便會引發“AI失業”。特別是在第三產業,由于AI能極大提升傳統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故在很多領域逐漸取代了人類。長期觀之,AI還將對全產業鏈產生深遠影響,服務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將急劇萎縮。就當下的就業形勢來看,勞動力主要流入第三產業,如果其吸納就業能力下降,AI失業狀況將會顯著加劇。而所謂的五種補償機制面對著AI的強勢發展也將無能為力。正如馬丁·福特所言:“我們要承認一個嚴峻的現實:目前的大部分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二是數智時代職業類型發生變化,“云端就業”備受追捧。數智時代的就業環境、就業結構、就業觀念較以往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新興智能媒介技術推動下,青年職業空間不斷得以延伸與拓展。隨“智能技術”相伴而生的“云端就業”隆重登場,線上教育、線上直播帶貨等行業日益受到青年追捧。同時,在信息技術加持下,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及政策激勵扶持,人工智能教師、虛擬穿搭師等新興職業發展迅速,吸引著廣大青年步入數字技術領域,以“云端就業”實現個人價值?!?021年青年新職業指南》顯示,在數智時代,量子科技類、虛擬現實類等相關工作受到青年追捧,注重生活體驗、勇于打破常規的“Z世代”云端就業日益普遍。
三是就業地域、觀念及形勢均呈現新特征?!吨袊髮W生就業觀念與就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就業地域偏好依然明顯,一二線城市雖仍最受青睞,但選擇通信設施相對完備的三四線中小城市的青年比例持續上升。在就業領域選擇上,新興行業優勢明顯。青年思維敏捷、眼界開闊、積極主動、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從而在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推廣及應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抖音、小紅書、B站等短視頻平臺的迅猛發展,使得青年可以通過美食、運動、時尚達人等“頭部直播”的全新身份展示自身才能、彰顯個性特色,讓青年就業與擇業有了更多元選擇,讓“成功”有了更多的定義維度。《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IT/通信/電子/互聯網”以24.1%高居“應屆生期望就業的行業”榜首。
數智時代青年就業遇到新問題
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生規模逐年擴大,加之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我國勞動力市場供需張力進一步凸顯,而數智時代建構的新情境、新場域又讓青年就業遇到了新問題。
一是職業期待與職場現狀之張力造成“慢就業”。進入數智時代,隨著經濟社會在信息技術加持下快速轉型發展,按部就班的生活慣習被打破,不斷升高的職業期待與日益萎縮的職場容納力之間的矛盾導致“畢業后即就業”的鏈接變得緩慢甚至中斷,青年“慢就業”“試就業”現象日漸突出。研究顯示,如果畢業即就業,而且職業還相對穩定,則可稱之為“常速就業”,而畢業第二年方能穩定就業者即為“慢就業”。對于獲得最高學歷的青年而言,“慢就業”占近三成,實現穩定初次就業大概需要2.63年。隨著數智技術的發展、就業市場的轉型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青年“慢就業”的占比仍將持續上升,穩定初職獲取時間將逐漸延長。
二是技術要求與個人能力不匹配造成青年“難就業”。近年來,為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發展及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應用,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新技術采納進入“產業發展窗口期”。相對而言,勞動力市場發展緩慢,人力資本提升及更新遠不及新技術應用推廣速度,人工智能高速發展并在生產線全流程廣領域應用所產生的替代效應及勞動力吸納能力下降之負面后果,對在業與待業青年產生了嚴重負面影響。據預測,到21世紀30年代,全球范圍內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的工作崗位將達30億個,即便是完成傳統的常規工作,不掌握系統性的高階復雜技能也不可能順利完成。與此同時,勞動力市場缺乏高技能人才,技能供給與產業需求間存在嚴重錯位。數智時代的新技能需求加劇了勞動力技能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程度,對青年而言,數智時代及AI發展既提供了新型就業崗位,也使低技能青年面臨被替代風險。
三是互聯網輿論誤導造成青年“不就業”?;ヂ摼W輿論對青年薪資待遇預期、就業偏好、職場認知產生誤導,極易誘導青年產生就業挫敗感。整體而言,青年薪資期待高與現實薪資間的落差極易造成其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出現大量“摩擦性失業”,拉高青年失業率。同時,為滿足青年獵奇心理,互聯網輿論大肆渲染職場負面信息,擁有主觀獨立性的青年往往期待改造社會從而臆想整頓不符合自身預期的職場,最終在互聯網輿論和主觀臆斷雙重影響下, 缺乏實踐經驗的青年極易形成不符合現實的職場認知。在某種意義上,互聯網信息的虛構化和青年心理訴求的耦合使其很容易陷入關于就業的信息繭房,致其就業認知與現實發生巨大偏差,產生不愿就業的倦怠心理。
數智時代促進青年就業的新路徑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面對數智時代的就業難題,必須立足數智理念,運用數字科技,瞄準青年特質,回應就業需求,堅持多元參與、多維發力、多管齊下、多措并舉,以數智之能實現就業之效。
一是堅持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創新人才培養體系。數智時代必然是與AI共存、人機協同的全新時代,青年必備能懂、善用和反思AI的數字素養,故須通過“政校合作+政企合作+政社合作+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全維培育,通過“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實習實訓”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多措并舉,著力“薪資待遇+社會地位+政策優惠+身份福利”提升人才待遇保障,堅持全員共建,關注“職稱評定+技能認定+行業交流+職業聲譽”暢通人才發展渠道,全力打造涵蓋選、育、用、留四大環節的數智青年人才管理體系,著力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專業應用型人才、滿足AI發展的研究型人才及“AI+”復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加強青年職業規劃,通過“再技能化”培訓強化AI暫時無法取代的感知力、創造力、適應力、批判力等軟技能以解決“難就業”問題。
二是堅持多維政策全面扶持,優化社會保障體系。要構建大數據人才信息庫和失業預警服務平臺,及時研判“AI失業”對青年就業的影響趨勢;利用技術賦能、算法匹配助力青年就業,通過數據抓取、算法優化、“深度學習”實現就業支持數智化,運用算法為青年精準匹配合適的崗位;充分保障并持續增加AI教育資金,通過再教育、再技能化實現青年數智素養的終身提升及持續更新,適應數智時代要求;完善針對彈性就業的社會保障制度,制定合適的社保繳費辦法、基數、年限等,修訂勞動合同、工作時間、工作條件等以維護彈性就業者基本權益;落實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稅費減免、房租優惠等政策,積極提供創業技術手段支持,鼓勵青年人創新創業。
三是堅持積極向上輿論宣傳,引導正確就業觀念。相關政府部門要積極宣傳數智時代以及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全新要求,并鼓勵青年積極向上;充分運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小紅書、B站、抖音等新興媒體,向青年宣傳正確的就業觀及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加強對青年職業發展的教育引導,鼓勵青年“先就業再擇業”以避免“慢就業”“不就業”;通過榜樣選樹,鼓勵青年到基層、到急需緊缺領域就業創業;媒體要針對就業及職場相關議題充分發揮正向引導作用,傳遞正能量,對青年就業進行正向賦能,從源頭上杜絕虛假消息、減少負面輿論、消減焦躁情緒;要積極引導青年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教誨,“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
(作者系云南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