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借助新科技推動中文學科創新發展

         日期:2024-04-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樂佳欣)4月19日—21日,陜西省教指委中國語言文學類工作委員會指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承辦的“新文科建設暨第十一屆陜西省高校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協作會議”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草堂校區召開。來自西北大學、陜西師范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三十多所高校的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共六十余人,聚焦數字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為新文科建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探討如何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文科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共同商討中文學科發展路徑,謀劃中文人才培養大計,全面提高文科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副校長董群雁、陜西省教指委中國語言文學類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李躍力分別致辭,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韓蕊主持開幕式。

          

          

          會議現場 魯子斐/攝

          研究數字時代對文科人才培養的需求,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最新技術發展與文科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并將成果及時融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適應數字時代要求的綜合能力,成為本次會議的焦點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范鵬飛表示,傳統中文學科的發展需要借助新科技,拓展跨學科研究,重視地方文化傳承。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院長蘇仲樂以“中文學科的守正創新之路”為主題,從順應國家政策、學校發展戰略、學科發展規律、學校傳統風氣四個方面提出守正不守舊的理念,建設語文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提升基礎語言教育質量,推動中文學科建設創新發展。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事業部副主任蔣旭東提出,優質教材是推動文科教育發展、培育新時代文科人才的關鍵所在,特別是地方特色教材的出版尤為重要,在構建中國特色文科體系的過程中,教材建設更是發揮著基礎性、先導性的重要作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帶來深刻影響。如何將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結合起來,把握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從被動應變轉為主動求變,將人工智能與新文科建設有機融合,推動構建文科拔尖人才自主培養體系?與會專家表示,中文學科要推動數字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學要素改革,引導規范“數智化”新興專業設置,推動課程“數智化”建設,推動實踐教學模式“數智化”變革,推動教育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優化教師管理體制、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拓寬就業渠道,著力解決就業問題等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