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企業與人形機器人企業牽手 搶占具身智能“藍海”
日期:2024-04-19 來源:深圳商報
圖片由人工智能生成。
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袁靜嫻
4月16日,人形機器人在深圳取得兩大新進展: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深成立;在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裝有AI大腦的優必選人形機器人Walker S首次線下亮相。
現場備受關注的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接過了Walker S 遞來的橙子。一個橙子,折射出的不僅是AI大模型+人形機器人的創新應用,也傳遞出隨著AI發展,人形機器人成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未來,AI企業與人形機器人企業牽手,或將成為企業想要駛入具身智能這一“藍海”的主要方式。
巨頭跨界進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今年以來,人形機器人產業表面看似風平浪靜,實則背后波濤洶涌。在被稱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元年的關鍵時刻,誰能從技術、場景、市場上搶得一席,很有可能直接影響日后“話語權”。
行業巨頭一舉一動,最能窺見行業趨勢。3月19日,英偉達CEO黃仁勛在2024 GTC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人形機器人通用基礎模型 Project GR00T,以及一款基于 NVIDIA Thor系統級芯片(SoC)的新型人形機器人計算機Jetson Thor。黃仁勛稱,下一代機器人可能是人形機器人,因為有了更多的模仿訓練數據可以提供給構造相似的機器人們。
近日,知名蘋果爆料人Mark Gurman 在社交平臺表示,蘋果公司的多個團隊正在研究推進個人機器人技術,該領域有潛力成為蘋果公司“下一個重大項目”之一。兩個月前,蘋果宣布放棄造車時,CEO庫克曾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披露更多人工智能計劃。如此看來,人形機器人賽道有望成為蘋果下一個重點。
4月1日,百度宣布與優必選合作,讓Walker S接入文心大模型,進行具身智能應用升級訓練,拓展具身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優必選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周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形機器人一定會是AI時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從百度AI開發者大會展示的情況來看,通過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平臺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后,Walker S的確更“聰明”了,可以理解到收納、遞水果等指令,并根據情況為體驗者提供吃橙子的“健康提示”。
從“無人區”到“雨后春筍”
在李彥宏之前,上一次,人形機器人遞的錘子,讓周劍敲響了人形機器人第一股。2023年底,優必選在港交所正式掛牌,創造了中國人形機器人領域最大規模的IPO紀錄,上市后股價一度沖破300港元大關。
12年前,周劍成立優必選時,人形機器人還是“無人區”。12年后,人形機器人快速成長已經形成“雨后春筍”。數年前,專注人形機器人的企業屈指可數,如今再看這張名單,國際上,從巨頭特斯拉、Open AI、蘋果,到初創企業Figure、谷歌DeepMind,國內從小米到百度,從優必選、宇樹到智元、深圳逐際動力,跨界巨頭不斷增加,專注人形機器人的企業數量也不斷被刷新。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國內約有20家廠商發布了相關產品。一臺臺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相繼面世,部分機器人甚至已經在汽車智造、康養、物流等場景中開始測試使用。
其中,智元成立僅1年,估值已達70億元。其創始人是前華為天才少年稚暉君,B站粉絲超過250萬。去年8月,智元推出了遠征A1智元具身智能機器人,按照稚暉君設想,A1生來面向工廠,未來邁入家庭。
有消息稱,智元將建設上海人形機器人第一座量產工廠。2月底,智元披露了今年計劃,將以遠征A2和絕塵C5新一代產品,進行工業與商業場景賦能,實現商業化落地。據此,建設量產工廠,并非不可能。
還有另一家令人矚目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深圳逐際動力。3月初,逐際動力的雙足機器人P1在塘朗山野外徒步的視頻,引起廣泛關注。從視頻來看,P1能自主下碎石坡、爬草坡、走溝渠等,在完全陌生的野外環境下,P1做到了開箱即用、下地即走。
著眼未來,人形機器人這條賽道還會繼續擴容。
找到切入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
前赴后繼的蜂擁者,帶來了技術與專利的爆發。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人形機器人有效專利量最多的國家,累計申請量達6618件,8年間增長了25倍;其中,優必選也以763件人形機器人有效技術專利量居全球首位。
工信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作為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人形機器人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后的顛覆性產品。
技術突破、政策加碼、研制成本逐漸下降,都在提示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步伐越來越近。優必選是全球首家將雙足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成本降至100萬美元以下的公司;馬斯克稱,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最終成本將不到汽車的一半。稚暉君此前也表示,遠征A1人形機器人的成本將進一步控制在20萬元以內。
在成本之外,還有什么阻礙?周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通往現實的路上,單純的硬件或軟件已不再構成首要阻礙,當下最緊迫的是,找到切入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獲取海量的數據反饋,以此催動產品迭代和成本下降。
這也表示,誰先找到切入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誰最有可能具備商業競爭力。目前,3C、汽車、制造業、物流、商業服務等,被認為人形機器人未來最先實現商業化的場景,是人形機器人不約而同“實訓”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