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專家學者獻策城市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討會舉行
日期:2024-04-18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關煒瀛)近日,現代化國際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理論與實踐創新研討會暨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2024年年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舉行?;顒佑芍袊鞘薪洕鷮W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主辦,近百名專家學者為城市經濟問題研究和學科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唐杰教授表示,深圳中小企業往往有“獨門絕技”,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產業鏈的重要節點。創新快的中小企業可以獲得產業鏈上供應商的節點地位,憑借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跟隨產業鏈的前沿再創新,產業集群的雪球也越滾越大。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陸軍教授提出我國國際科創中心建設的四大重點和策略:一是擺脫傳統路徑依賴,全面構建新發展體系;二是創新產業升級模式,提高分配激勵機制;三是依托本地市場需求,推進創新擴散協同集聚;四是提升要素市場互通互聯,構建一體化區域融合創新網絡。他還認為,與單個城市相比,都市圈具備地理、技術和制度鄰近,空間集聚,經濟關聯緊密等優勢,具有發達的共享科研平臺和市場化技術轉化體系,區域創新合作的都市圈化特征初步顯現。
南開大學英才教授、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學科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江曼琦教授指出,適應新時代人的需求變化,應更加重視生態空間約束下生活空間主導的生產、生活空間統籌發展。她認為,城市“三生”空間治理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由生產空間主導轉變為由生活空間主導,“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研究中心主任兼國際化城市研究所所長袁義才研究員認為,中國的改革實踐客觀上促進公共產品理論創新與深化,相關理論又指導改革實踐發展,如此反復探索試驗,促使中國漸進形成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探索出公共經濟引領型經濟增長模式,進而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