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為何能屢獲“中國智能科技最高獎”?--第十三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揭曉,深圳獲獎7項占比10%
日期:2024-04-16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聞坤
日前,第十三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在蘇州揭曉,70個獲獎項目及個人受到表彰獎勵。其中,深圳7項成果(人)獲獎,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榮獲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
深圳屢屢斬獲“吳文俊獎”,再次證明了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這張獲獎成績單不僅是對深圳人工智能發展的肯定,更是對其未來潛力的期待。近年來,深圳憑借堅實的產業基礎,積極布局人工智能戰略制高點,推出一系列產業政策和有力舉措,發布首批“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推進全域全時場景應用。目前,深圳初步形成人工智能全產業鏈體系,鏈上企業創新活力十足,快馬加鞭建設人工智能先鋒城市。
深圳屢獲吳文俊人工智能大獎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是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發起主辦,該獎得到中國智能科學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軍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文俊的支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人工智能”命名的獎項,被譽為“中國智能科學技術最高獎”,目前已成功舉辦13屆。
深圳作為人工智能產業重鎮,近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一進步在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的獲獎名單中尤為凸顯。
記者梳理發現,深圳在本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幾個重要獎項中均有斬獲: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劉宏參與完成的“深度學習網絡設計與優化算法”獲得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獨立完成的“高端醫療裝備智能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參與完成的“基礎模型與知識融合的復雜電力巡檢視覺智能分析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面向終端威脅的智能檢測引擎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李鎮、南方科技大學游昌盛獲優秀青年獎。其中,也包括高文榮獲“含金量”最高的大獎——吳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獎。
縱觀這幾年的獲獎名單,深圳除了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以及最高成就獎,在人工智能專項芯片領域也取得好成績——鯤云科技獲第十一屆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芯片專項一等獎,標志著我國在AI芯片領域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云天勵飛三次獲得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也成為唯一一家獨攬算法、芯片、應用三項大獎的AI企業,彰顯深圳AI企業的強勁實力。
全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
“近年來,深圳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在深圳經濟發展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鄙钲谑腥斯ぶ悄苄袠I協會執行會長郎麗艷表示,近幾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增長率由3.2%提升至12.1%,可見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勢頭強勁,且增長潛力巨大。
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編寫的《2024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到9183家,雖與美國相比有一定差距,但相較于其他國家如英國、加拿大、印度的數量遙遙領先。中國對超高影響力公開人工智能項目貢獻值排名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
《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底,深圳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到1646家,排名全國第三。其中,97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8家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被認定為“專精特新”。
“目前,深圳已經形成覆蓋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的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郎麗艷表示,深圳培育了一大批如華傲數據、騰訊云、匯頂科技、賽為智能、云天勵飛、思謀科技、英飛拓、工業富聯等覆蓋整個產業鏈的優質企業,富有活力的中小企業占據主導地位。
此外,深圳作為全球創新之城,擁有眾多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一組數據說明:2000年深圳人工智能發明專利申請量為8件,2023年申請量增長到6080件,總體增長760倍。尤其在2016年,申請量同比增長率達到110%。
目前,深圳人工智能已深入千行百業,應用場景遍地開花。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圳發布的“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已達41個,今年還將新增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場景應用10個,努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鋒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