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圳樣板”--大型生態文明紀錄片《行進中的美麗中國》講述深圳社區降碳故事

         日期:2024-04-16   來源:深圳特區報

          大梅沙社區打造低碳城市社區新樣板。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竇延文

        “家里有不使用的東西,可以通過舊物回收換取碳積分;小小黑水虻成為減碳‘大明星’……”4月15日18時10分,大型生態文明紀錄片《行進中的美麗中國》第一集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開播,其中講述了深圳大梅沙社區打造近零碳排放試點社區的故事。

        大梅沙社區,是深圳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深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優質的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從先行先試走向先行示范,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圳樣板”,取得豐碩成果。

        大梅沙社區打造低碳城市社區新樣板

        據悉,紀錄片《行進中的美麗中國》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生態環境部聯合制作,聚焦中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挖掘成功經驗,生動展現我國推進建設美麗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意義。

        該片計劃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5集,每集40分鐘。分別聚焦綠色低碳發展、污染防治攻堅、生態修復保護、制度體系建設、引領全球生態文明等五個方面,以小切口、大主題的方式講述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各個方面取得的進展及成效。五集名稱:“綠色之路”“攻堅之戰”“生態之美”“治理之道”“全球之約”。

        《行進中的美麗中國》第一集“綠色之路”,聚焦深圳大梅沙近零碳社區建設。

        近零碳社區建設,大梅沙社區是深圳第一個“吃螃蟹”的。2021年,大梅沙社區入選深圳市首批近零碳排放試點社區。

        在近零碳社區創建之前,大梅沙社區進行了一次基底調研,結果這里人均碳排放是0.68噸/年,而該社區提出的近零碳創建目標是在此基礎上減少40%,到2024年人均碳排放達0.40噸。這個目標意味著,居民每人每天只有1.1千克的碳排放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梅沙社區多角度出擊,打出了舉辦零碳生活集市、探索黑水虻廚余垃圾資源化再利用、開展建筑節能改造等一套減排“組合拳”。

        據了解,2022年11月,“大梅沙近零碳排放社區”案例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精彩亮相,向全球展示鹽田區“雙碳”建設經驗。

        近年來,鹽田區牢固樹立“兩山”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努力將鹽田打造成為美麗中國典范城區,轄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成為鹽田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和靚麗名片,為全市乃至全省、全國提供了鹽田經驗、貢獻了鹽田智慧。

        (下轉A2版)

        (上接A1版)

        深圳碳排放強度達國際先進水平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

        深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的定位要求,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據統計,深圳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3、1/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色競爭力在全國289個城市中排名第一,以優秀的成績通過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評估。

        深圳立足建市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從先行先試走向先行示范,開展了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創新的研究與實踐工作。

        美麗深圳建設,頂層設計先行。深圳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把“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示范”作為全市十大發展戰略路徑之一。積極構建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組織編制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重點領域行動計劃,明確戰略目標及實施路徑。確立“率先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典范”發展目標,制定實施《深圳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規劃綱要(2020-2035)》及第一個五年行動方案,出臺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高規格成立包含17名院士專家、3名外籍專家和1名港澳地區專家組成的美麗中國典范專家咨詢委員會。

        建設美麗深圳,全面轉型發展。深圳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積極推進能源結構優化,打造綠色低碳交通格局,全面推廣綠色建筑,積極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氣候項目市場化投融資服務新模式全國推廣

        近日,深圳市大鵬新區龍岐灣片區生態治理與產業融合發展EOD(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通過生態環境部評審,成功入選國家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庫,并正式推送金融機構,是深圳市投資金額最高的EOD模式項目。

        據悉,這是深圳市首個投資超20億元的EOD模式項目,為全國超大城市腹地實施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提供借鑒。

        深圳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引領綠色發展。扎實推進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第一批承接的8項改革任務已階段完成,以區域環評改革推動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加快落地,打造氣候項目市場化投融資服務新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全國推廣,2023年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納入國務院督查激勵。

        城市GEP評估考核應用在全面開展,實現GEP工作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每年公布城市GEP核算結果,評價區域可持續發展狀況,為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策提供依據。將GEP指標納入全區11個政府部門績效考核體系,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生態資源指數成為政府決策的行為指引和約束。

        氣候投融資改革率先探索。深圳首創全流程氣候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氣候項目征集途徑、規范篩選標準、強化動態管理,率先突破境外資金投資氣候項目政策,形成系統全面的境內資金支持氣候項目優惠等政策。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推動綠色信貸等資金與項目融資需求順利對接。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良好生態環境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深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緊盯污染防治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動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

        “深圳藍”成為城市靚麗名片??諝赓|量優良天數比例由2013年的89.0%提升至2023年的97.8%。細微顆粒物(PM2.5)由2012年的38微克/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17.6微克/立方米,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排名第3,僅次于拉薩和海口??諝赓|量穩居全國超大城市第一。

        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根本性、整體性好轉。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8年的28.6%提升至2023年的100%,水環境全省排名第4。東部海域水質長期保持一類,茅洲河、大鵬灣入選全國美麗河湖、美麗海灣案例。

        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豐碩。連續獲評國際、國家級榮譽,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深圳,獲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國際榮譽稱號,南山區、大鵬新區、龍崗區先后獲得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全市各區均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深圳成為全國首個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的副省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