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含深量”達60%

         日期:2024-04-11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李舒瑜)深圳正在成為國內人工智能產業標準的引領者,人工智能領域已發布的10項國家標準中,深圳主導或參與制訂的就有6項,占比60%。連日來,市人大常委會就《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開展執法檢查,這是記者從相關座談會獲悉的。

          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強大的資本實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深圳已成為國內人工智能主要集聚城市之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市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3012億元,同比增長21.1%。

          在產業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深圳人工智能企業“雁陣”逐步壯大。去年全市人工智能企業數量達2260多家,增長超過18%。領軍企業積極上市,初創企業加速發展。去年,深圳本土創立和成長的人工智能企業云天勵飛登陸科創板,成為“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

          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涵蓋“三層樓”——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目前深圳已初步實現產業鏈全覆蓋,其中以應用層最為強大,圍繞安防、金融、政務、工業、醫療等領域,規模超過2400億元。基礎層是人工智能產業的基石,也是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相對薄弱的環節。值得關注的是,當前深圳正聚焦高端芯片、AI大模型、數據等領域加速發力,去年全市人工智能基礎層產業規模達228億元,增長175%。

          累計發布人工智能深圳標準32項

          標準化水平已成為各國、各地區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今年初,工信部就發布《國家人工智能產業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征求意見稿),推動AI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成形。

          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介紹,人工智能領域已發布國家標準10項,其中深圳主導或參與6項。2022年11月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要求建立和完善人工智能地方標準體系,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參與制定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條例實施以來,我國總共發布6項國家標準,深圳均全部參與。當前在研國家標準22項,深圳主導或參與18項,占比超過八成。華為、鵬城實驗室等領軍企業和科研機構主導多項核心關鍵技術標準,標準話語權不斷提高。

          此外,人工智能深圳標準的創新引領作用也不斷增強。目前深圳已累計發布人工智能相關的地方標準32項,其中率先發布10項智能網聯汽車地方標準,以標準創新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滾動發布“城市+AI”應用場景

          從無人機“外賣員”穿梭在樓宇之間送餐,到無人駕駛出租車在街頭穿行,再到智能清掃機器人在公園里兢兢業業地作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這些科幻感十足的場景正在走進深圳市民的日常生活。

          深圳持續“場景牽引、應用賦能”,在公共服務、城市治理、千行百業領域大力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累計發布三批73個“城市+AI”應用場景,打造了環衛、工業等一批應用標桿。

          據悉,下一步深圳將滾動發布“城市+AI”應用場景,構建全域全時應用場景體系,讓人工智能重塑傳統業態、催生新興業態,打造場景應用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