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把握機遇率先建立高水平數字灣區

         日期:2024-04-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汪峰 王升 陳修德

          提要

          粵港澳大灣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把握數字經濟機遇,率先建立高水平的數字灣區。數字灣區建設的根本在于,將數據要素嵌入社會發展各方面,為數字化創新發展提供新動源。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浉郯拇鬄硡^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握數字技術研發、數字經濟機遇,率先建立高水平的數字灣區。數字灣區建設的根本在于,將數據要素嵌入社會發展各方面,為數字化創新發展提供新動源。隨著去年11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數字灣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標志著數字灣區建設進入全面實施階段,數字灣區建設的意義進一步凸顯。

          如今,數字化正引領新一輪產業變革。一方面,基礎扎實的信息技術產業支撐了珠三角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產業的率先發展和不斷突破。另一方面,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釋放巨大需求潛力,為數字產業發展、數字技術進步創造了巨大的市場動力。同時,數字技術正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重點領域。珠三角正在培育和加速建立一體化的數字商業、數字產業、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和數字科創體系。尤其在生活領域,互聯網支付技術在粵港澳三地普及,進一步促進了民生相通。數字化營銷新模式激活了三地商業發展新空間,大灣區個人賬戶結算、跨境支付等金融交易的便利性也顯著提升。智慧交通使城市之間更緊密,貨物運輸更為高效。

          港澳憑借其在金融、航運、航空、貿易、國際營銷等方面的突出優勢,并依托受全球高度認同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經濟往來基礎,扮演著“超級聯系人”角色,不斷增強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優勢、發展優勢,帶動大灣區集聚全球高端要素,融入全球經濟網絡。珠三角地區經濟活躍,產業基礎扎實,尤其是數字經濟潛力十足、勢頭正好,通過數字灣區建設,將強化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經濟實力,聚集數字經濟新動能,更好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國際競爭。

          未來打造數字灣區需要在以下方面重點發力:

          以大數據支撐大灣區三地聯動發展,推動數字政務助力城市治理。一方面,進一步推進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精細化,以促進要素便捷自由流動,加快世界級城市群建設。其一,穩步推進跨域多維大數據云計算平臺建設,在三地政務數據融會共通、大數據挖掘應用、數據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和數據共享交換隱私安全規范等方面進一步發力,在數字信息標準化、數字基礎設施等方面加強銜接、制定統一標準,打造更好的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環境。其二,將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引入數字政務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分布式協同、身份驗證、可追溯、不可篡改等優勢,追溯粵港澳三地的數據流通過程、明晰權責界定、實現政務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解決現有政務信息化難題,賦能電子政務,助力智慧政府落地。

          另一方面,積極應對數字化、智慧化對公共治理帶來的挑戰,加快構建高效統一的數字化服務云平臺,著力推動數字政務創新。具體而言,致力于打造數據感知網絡、云計算支撐平臺和智能服務門戶,構建涵蓋金融、交通、安全、環保、稅務、公安等領域的城市數據庫,建立覆蓋時、空、物、人、事信息的多維立體系統。秉持“物理分散、邏輯集中,全域覆蓋、統籌調度,資源共享、自主可控”的原則,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治理平臺,實現城市服務、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的有機統一。

          持續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縮小區域內部發展差距。完善包含云計算、數據智能、智聯網和移動協同等技術的數字基礎設施,打通數據壁壘、消除數字孤島,將數據這一生產要素作用于區域發展的各個階段,進而糾正資源錯配、優化要素配置、改善產業布局,滿足區域平衡充分發展的訴求,并實現數據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遞增,以形成正向的網絡效應,逐步縮小大灣區內部各城市間的“數字鴻溝”。

          以數字技術賦能跨境服務,不斷優化大灣區營商環境。其一,要進一步開發完善互聯網仲裁云平臺,利用數字技術推動與港澳法治規則的銜接,并以此為技術支撐,有效解決跨境電子商務、跨境資本流動等新型爭議,逐步跨越時間和地域的障礙,提升聚合大灣區整體法律服務資源的能力和水平。

          其二,要大力發展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技術在反洗錢、普惠金融、風險控制、語音識別、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運用,并推動三地跨境支付便利化的實現;聚焦大數據聯通等跨境金融領域,促進眾籌、網絡投資理財等金融科技業態發展;設立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科技實驗室,培育數字科技人才;加快三地金融資本和創新要素跨境互聯互通,促進優勢、功能互補。

          其三,針對跨境數據信息流動的安全隱私問題,各級政府要用活用好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化對政企雙方數據共享行為的監督和管理。通過規范化、制度化、指標化的技術治理手段,實現對粵港澳三地數據共享的監管,更準確、快捷、全面地評估和界定三地政府與企業的相關職責,為進一步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的數據共享與信息流通制度奠定基礎。【本文為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國數字經濟高速發展與企業數字化紅利:驅動因素、影響效應與作用機制研究” (課題編號:2021EJB002)的階段性成果】

          (汪峰: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研究員;王升: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博士生;陳修德:廣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