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社科簡訊

        深圳稅惠舉措“三連發” 服務經濟發展向新

         日期:2024-04-02   來源:深圳特區報

          深圳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稅收營商環境,助推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紅聲 賴犁 攝

          四月芳菲,春和景明。4月1日,深圳市正式啟動主題為“稅助發展 向新而進”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活動。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在啟動儀式上接連發布《稅收支持科技創新暨服務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高質量發展十大舉措》《2024年深圳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十大舉措》《助力灣區大企業高質量發展粵深一體化稅費服務舉措》三組重磅稅惠服務舉措。圍繞落實河套發展規劃、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稅費服務深度融合等方面,深圳市稅務局充分發揮稅費優惠政策積極效應,解決產業發展所需,滿足就業生活所盼,吸引國際科創資源、國際科研人才、先進科技企業落戶河套;聚焦市場主體和群眾關切,著力提升辦稅繳費便利、支持科技創新、優化跨境稅費服務、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進一步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聚焦大企業急難愁盼,推進灣區大企業稅費服務聯通、貫通、融通,切實為大企業納稅人繳費人減負、增效、加力,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建設持續提供強勁動能。

          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郭曉林表示,深圳稅務部門將以落實發布的三類28項舉措為抓手,重點實施政策落實提檔、稅源培育提質、辦稅繳費提速、稅務執法提效等四大行動,為深圳加快建設更具全球影響力的經濟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稅務力量。

          《稅收支持科技創新暨服務河套深港科技

          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高質量發展十大舉措》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圍繞河套建設成為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的發展定位,著眼河套支點撬動和示范引領作用,更好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支持科技創新,助力合作區高質量發展,推出以下措施。

          1

          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助力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集成電路和工業母機增值稅加計抵減,購置設備器具一次性扣除等稅收政策,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落實好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稅收優惠政策、股權激勵、創業投資、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等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以“平臺+清單+網格”的策略,加強對“20+8”產業集群稅收服務力度,編寫更新政策指引。對園區重點引進的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實施“一戶一策”服務,助力合作區構建科技創新“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2

          發揮稅收激勵作用促進

          國際科創資源集聚

          推動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對園區特定封閉區域符合條件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研發和中試轉化,進一步深化粵港澳大灣區符合條件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實,對在河套深圳園區工作的香港居民,其個人所得稅稅負超過香港稅負的部分予以免征,細化配套措施,制定政策指引、明晰操作指南,主動研究解決科研資金、設備、人才和技術跨境流動涉稅新問題,有效降低科研機構和人員的稅負水平,支持深港共建世界級科研樞紐。

          3

          引導企業實質性運營助力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明確企業實質性運營標準,建立“良性引導+清單服務”的工作機制,對增長潛力大、帶動性強的鼓勵類產業企業加強輔導,提前介入幫助解決企業在入駐園區中遇到的稅費問題,推動引導有意享受政策優惠的企業進區實質性運營,輔導企業依法依規落實實質性運營要求。健全企業實質性運營判定工作機制,以部門協同研判確認實質性運營情況等爭議事項,充分發揮“招商聯動+政策協同+清單服務”工作機制作用,推動園區企業和科研機構實質運營、良性發展。

          4

          以“三專”服務推動稅費

          服務提檔升級

          在園區設立稅收事務聯絡處,扎口對接園區稅收事務,集中負責園區內稅收事務的日常統籌和聯絡協調,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專廳、專窗、專人“三專”服務。設立“智慧微稅廳”河套專廳,通過“自助辦+網上辦+遠程辦”,以“一次不用跑”“高效辦成一件事”為導向,持續深化拓展全業務“非接觸式”稅費服務和“非接觸式”稅費管理。建立園區“首席聯絡員”長效機制,建立“點對點”溝通渠道,及時回應企業訴求,快速解決涉稅問題。

          5

          以精細服務支持重點產業項目加力提速

          精準服務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在園區落地,實施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涉稅服務,形成從項目立項、建成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稅收服務。安排稅務專員主動對接跟進園區重點產業項目,開展“一企一策”全流程稅務服務。基于園區企業主體特點、行為特征、享受情況等數據,構建分級分類標簽體系,通過征納平臺、短信等線上渠道分類型、分階段實現精準“政策找人”。探索開展包容審慎的政策確定性服務,優化稅收執法方式,支持園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增強稅收政策適用確定性和一致性,為合作區內符合條件企業復雜涉稅事項提供稅收事先裁定服務。

          6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推動

          征管機制創新

          進一步精簡辦稅流程、壓縮辦理時限,穩步開展稅費事項容缺辦理試點,對符合條件的納稅人實行先辦理后報資料。提高非居民外匯等監管與服務效率,推動合作區深港園區稅收征管一體化。減少涉稅資料報送要求,推進無紙化辦稅模式試點,深化區塊鏈技術在電子影像等涉稅資料上應用。探索開展簡并部分稅種征期試點工作,減少申報次數和時間。借鑒香港通知申報與評稅制度模式,暢通征納互動,輔助納稅人高效繳稅、簡化遵從。進一步深化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提升跨部門數據共享、服務協同與部門共治效能。

          7

          加快數字化升級提升稅收征管效能

          結合全國統一規范電子稅務局在我市推廣上線進程,進一步拓展“非接觸式”“不見面”辦稅繳費服務。以發票電子化改革為突破口,根據企業稅務登記、財務報表、開票數據、政府部門共享數據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平臺進行數據加工,充分利用共有要素及共有表單項,減少納稅人填報數據,精準匹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智能化算稅,并提供“確稅式”申報、自動零申報、一鍵零申報、批量零申報、綜合申報等多種申報方式,簡化納稅人操作,節約填報時間。建立匯算清繳退稅數字化風險模型對納稅人分級分類管理,推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自動退稅。在園區推廣數字人民幣稅費征繳,支持更多場景應用。

          8

          探索推進更加緊密的深港稅收交流合作

          探索深港稅收交流合作新機制,加強深港兩地稅務常態化聯絡溝通和業務對接,統籌共商合作區稅收事務,推動跨境稅收征管協作、跨境涉稅信息共享。運用相互協商程序快速解決跨境涉稅爭議,依托“稅路通·圳行動”品牌為“走出去”和“引進來”企業提供深港稅費政策咨詢、多邊培訓和風險評估。加強與香港稅務學會等機構組織合作,聯合開展業務培訓和政策研究,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

          9

          聚力吸引國際科研人才

          在園區就業創業

          以數據賦能便利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補貼申報、香港居民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對補貼申報個稅數據一鍵預填,開發“港稅易”稅負測算小程序,開設港人退稅綠色通道,編印英文和繁體版本《深港稅收服務指南》,為園區納稅人提供涉稅業務指引,幫助做好稅制銜接。聚力“國際化”街區建設,聚焦涉及居住、教育、社區服務、醫療等方面的涉稅費業務,組建“稅務+企業”專業服務團隊,定期開展河套辦稅體驗日國際化街區活動,推出多語種辦稅服務、跨境涉稅事項專業輔導等舉措,營造國際化辦稅新體驗。

          10

          優化完善促進深港融合的民生服務舉措

          深化深港稅費服務終端網點跨境部署,拓展深港跨境智能辦稅繳費生態圈范圍,進一步打破兩地辦稅空間壁壘。優化便民舉措推進深港融合的民生服務體系建設,打造“灣區通辦”服務示范區,推動稅費業務“灣區通辦”,優化完善“深港澳辦稅易”等服務;進一步優化社保費申報繳費服務,推出“清單服務+操作指引+宣傳輔導”機制,“快準穩好”落實港澳臺居民在深發展和在深享受社保待遇等優惠政策;通過技術手段優化社保等民生服務,著力解決社保費征繳問題,推動深港“軟聯通”走深走實。

          上述支持措施在遵照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規定下執行,具體由國家稅務總局深圳市稅務局解釋。

          《2024年深圳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十大舉措》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精神,落實稅務總局、深圳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要求,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稅收營商環境,助推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深圳市稅務局2024年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十大舉措。

          一、“政策找人”釋放稅費優惠紅利,助力深圳企業成長、產業發展。著眼支持實體經濟、民營經濟、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持續落實好稅費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政策推送—答疑釋惑—優惠享受—效應分析”的全鏈條“政策找人”機制,推動政策精準直達、愿享盡享,為廣大市場主體減負擔、增動力、添活力。

          二、推行社保業務跨部門“速易辦”,扎實辦好民生實事。聯合社保、醫保部門推出社保費跨部門“速易辦”服務,以社保、醫保、稅務“一廳聯辦”為基礎,通過優化業務流程、關聯“一件事”打包辦理、部門直聯協作等措施,實現社保費跨部門業務無縫銜接,讓繳費人業務辦理更加便捷高效,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打造“智能化、便捷化、個性化”辦稅繳費模式,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構建完善“線下服務無死角、線上服務不打烊、定制服務廣覆蓋”的稅費服務體系,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依托數據分析和智能引導,探索“多事項一號暢通辦、遠程一次辦、集成關聯辦”的智慧服務套餐,打通“精準預約、智能導稅、資料無紙化、預輔導預處理”的精細服務鏈條,推動辦稅繳費便利化改革實現新突破。

          四、成立“專家式”跨境稅收服務團隊,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稅路通·圳行動”服務品牌,成立稅務專家團隊,以“一帶一路”深圳跨境企業涉稅需求為導向,提供一站式、全周期稅收服務,推出“菜單式”課程體系,強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投資稅收資訊供給,助力“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五、“一對一”解決跨國企業涉稅訴求,助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匯聚專業機構、企業、稅務部門三方力量,為跨國企業“一企一策”提供境外稅收爭議解決輔導、預約定價安排、稅務海關轉讓定價協同、跨境事項事前稅收遵從評估等服務,幫助跨境企業研判和應對數字經濟“雙支柱”方案落地遠期影響。

          六、加大稅收服務前海、河套建設的力度,助推深港融合發展。聚焦深港稅收領域機制對接、規則銜接,營造與香港趨同的稅負環境,落實好前海、河套地區鼓勵類產業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優化完善園區企業“專廳、專窗、專人”服務,實施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涉稅服務,形成從項目立項、到建成運營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鏈條,全力支撐“一區兩園”協同發展;探索開展包容審慎的政策確定性服務,優化稅收執法方式,支持園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

          七、落實“七個一”服務舉措,推動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圍繞推進“粵、深、港、澳”跨區域辦稅繳費便利化,落實高頻業務一站辦理、稅費業務一致標準、服務承諾管理一套機制、灣區通辦一體融合、稅費訴求一體分析、納稅信用一體聯動、跨境執業一體發展的“七個一”舉措,以稅費服務融合助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八、實行企業研發“清單式”服務,支持深圳建設全球科創中心。著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聯合科創、工信等部門,依托科技企業稅收管理服務平臺,為重點科技企業提供研發“清單式”服務,對企業難以自行判斷是否屬于研發活動的項目,提供事前判定服務,提高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確定性,鼓勵企業放開手腳搞研發、心無旁騖謀創新。

          九、提升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便利度,支持深圳建設全球消費中心。進一步擴大離境退稅商店范圍,推動更多優質商戶成為退稅商店,優化離境退稅商店布局與種類,加大離境退稅“即買即退”便利措施推廣力度,聯合離境退稅口岸、知名商圈等開展多渠道宣傳,吸引境外旅客來深消費。

          十、推進前海涉稅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形成“利企、利稅、利市場”三贏局面。堅持“嚴管優服用好”涉稅服務機構,加強與前海管理局、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香港稅務學會的協作,充分發揮國際稅務培訓基地、國際化發展委員會、數字化建設委員會的作用,持續落實支持涉稅服務業發展系列舉措,促進深港澳涉稅服務業聯動發展,努力將前海涉稅服務業集聚區打造成服務能力突出、輻射作用顯著、品牌效應響亮、深港深度融合的涉稅服務業發展高地,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助力灣區大企業高質量發展 粵深一體化稅費服務舉措》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決策部署,更好地服務灣區大企業做優做大做強,粵深兩地稅務局大企業部門共同發布助力灣區大企業高質量發展一體化稅費服務舉措。

          一、聯合開展政策確定性和執行一致性服務

          (一)推進涉稅訴求聯動響應。建立灣區涉稅事項協調機制,針對灣區大企業提出的跨區域稅費訴求,發揮大企業辦“統”“議”“合”作用,共同加大研究力度、加快辦理進度,高效解決灣區大企業“跨的問題”。

          (二)協同開展政策跟蹤問效。注重發揮灣區大企業在稅收政策和管理法規制定完善中的建設性作用,聯合對兩地典型行業、重點企業開展集中調研,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充分聽取企業意見,共同促進成果轉化。

          (三)加強跨境事項稅費服務。加強“引進來”“走出去”大企業涉稅訴求收集處理,共同協助解決跨境涉稅問題,研究灣區大企業關聯交易、跨境投資、協議控制等涉稅事項,提升大企業國際稅收服務水平,助力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

          二、聯合提升辦稅便捷性體驗

          (四)提供稅費政策同步輔導。聚焦大企業關注的稅收熱點、難點問題,利用“行業+集團”的管理優勢,結合“政策找人”新要求,聯合開展線上線下政策宣講活動,助力灣區大企業便捷獲取、及時適用各項稅費政策。

          (五)推進涉稅事項“集團統辦”“區域通辦”。針對集團企業多子多孫分布、跨域跨業經營的特點,通過區域協作和數據共享,打破稅費服務地域限制,依托“總對總”機制,探索集中辦理集團及其成員企業涉稅事項。

          三、聯合推進遵從整體性評價

          (六)推出納稅信用聯合預警。在確保數據安全、程序合規以及保護納稅人權益的前提下,推動建立灣區大企業納稅信用評價信息共享機制,探索納稅信用聯動管理,實現灣區內集團企業納稅信用聯合推送。

          (七)集團稅收遵從合作協議聯合談簽。在灣區大企業中選擇稅務內控好、評價等級高的集團,聯合簽訂《稅收遵從合作協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共同構建稅企合作遵從的征納關系。

          (八)推動以稅助企共促發展。充分運用灣區大企業涉稅數據,以灣區重點集團、龍頭企業為主要對象,開展業務、財務、稅務貫通分析,研判大企業發展態勢,共同服務大企業生產經營,助力大企業高質量發展。

          (莊楚銳 朱桂梅 趙沁憬 馬敬)